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對個人、社會和經濟產生顯著影響的高發(fā)性疾病。二者均以氣道阻塞為特征,炎癥過程可影響整個呼吸道[從中央氣道至周圍氣道(內徑<2 mm的小氣道)]。既往研究顯示,小氣道疾病對上述兩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具有一定影響。能夠使藥物定位于小氣道的新型吸入裝置已研發(fā)成功,并且可能在未來用于哮喘和COPD的治療。
小氣道病變評估
哮喘和COPD相關小氣道疾病的評估及監(jiān)測十分困難,原因在于現有的功能測量方法很難道達小氣道。對小氣道疾病及嚴重程度的判斷,目前尚無任何被廣泛接受的檢測方法。
小氣道阻塞影響通氣分布,并可導致伴有空氣潴留的小氣道閉合。用于評估小氣道病理的肺功能檢測可分為氣流檢測、氣道阻力檢測、通氣分布狀況評估、氣道閉合和空氣潴留測試。在不同氣流速率下的單次呼出氣一氧化氮(NO)濃度可作為周圍氣道炎癥標志物。
此外,影像學檢查也有助于小氣道阻塞的評估。例如,高分辨率CT(HR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間接評估通氣不均和空氣潴留等小氣道阻塞。
哮喘患者小氣道病變
盡管哮喘患者的小氣道疾病引人注目,但相關研究十分缺乏。我們查閱了19項研究,從多方面調查哮喘患者的小氣道病變情況。調查顯示:① 與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的小氣道及外壁厚度增加;② 與非致命性哮喘患者相比,致命性哮喘患者小氣道增厚更明顯,嗜酸粒細胞數量更多(其中致命性哮喘持續(xù)時間較短患者的杯狀細胞數量較多);③ 不同患者的近端與遠端氣道細胞浸潤程度不一;④ 小氣道外壁炎癥較內壁更顯著;⑤ 夜間哮喘患者在夜間出現肺泡內嗜酸粒細胞數量增多,氟尼縮松可減輕小氣道炎癥反應,可能與其誘導的小氣道內平滑肌數量減少及呼氣中段流量改善相關。
COPD患者小氣道病變
對于COPD患者,小氣道則為阻塞的主要部位。因此,我們評估小氣道疾病對COPD的影響。
目前,普遍認為COPD患者的小氣道內存在炎癥,氣道閉塞可能是COPD形成中的重要現象之一。COPD主要病理改變發(fā)生于小氣道和肺實質,病理特征包括小氣道重塑(纖維化和平滑肌增生)和肺臟組織破壞。生長因子釋放和小氣道重塑可能是煙霧暴露的直接結果。小氣道重塑與肺組織破壞的發(fā)生機制可能存在差異,研究提示,小氣道可能是疾病預防和干預的重要靶點。
哮喘和COPD患者的小氣道靶向治療
哮喘 隨著可溶性氫氟烷烴(HFA)技術的引入,產生顆粒大小約為1μm的壓力定量氣霧吸入器(pMDI)的應用已成為可能。目前,可用的小顆粒pMDI藥物包括HFA-倍氯米松、HFA-倍氯米松/福莫特羅、HFA-氟尼縮松和環(huán)索奈德。
與傳統(tǒng)吸入器相比,小顆粒pMDI最重要的優(yōu)勢為,藥物在肺內沉積較多,而口咽部沉積較少。與干粉吸入器相比,pMDI的劣勢為,需要更好的協(xié)調性。此外,pMDI還需要低溫保存。既往認為,小顆粒pMDI可能導致嚴重全身不良反應的觀點并非事實。
應用小顆粒氣溶膠可能產生額外臨床獲益。部分研究顯示,小顆粒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可改善哮喘患者小氣道炎癥反應和功能。HFA-倍氯米松與氟氯化碳(CFC)-倍氯米松在改善哮喘癥狀和FEV1方面效果相等,但HRCT評估顯示,HFA-倍氯米松在減少小氣道空氣潴留數量方面優(yōu)于CFC-倍氯米松。
采用脈沖震蕩(IOS)肺功能測定的兩項研究表明,小顆粒ICS對小氣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佳。目前,較多證據顯示,小顆粒氣溶膠在改善小氣道功能和炎癥方面優(yōu)于大顆粒氣溶膠。這對癥狀難以控制的哮喘患者尤為重要。
COPD ICS對COPD的治療效果劣于哮喘。ICS在COPD中未能產生預期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顆粒ICS僅沉積在中央氣道,而炎癥反應同樣存在于小氣道和肺組織中。
迄今為止,僅少量研究調查了小顆粒ICS在COPD中的治療效果。一項研究顯示,HFA-倍氯米松在哮喘癥狀和FEV1改善方面稍優(yōu)于布**或氟替卡松?;谛獾兰膊〉默F有知識,目前已研發(fā)出數種替代性抗炎治療藥物,如轉化生長因子-β抑制劑(SB505124)和雙重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AZ11557272)。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