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ECNP2015] 經顱磁**如何改變抑郁中的大腦?
基于一項新研究,一組英國科學家對經顱磁**(TMS)緩解嚴重抑郁的機制有了新的理解。TMS常被用作電休克治療(ECT)的備選治療手段,但針對其如何發(fā)揮治療效應,人們的了解仍很有限。理解其作用機制可能為我們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療開啟一扇大門。
目前,TMS通過向患者額部發(fā)出磁脈沖產生效應。與ECT類似,TMS似乎對大腦有“復位”功能,但由于無需麻醉,且副作用相對較少,故使用較ECT更為簡單。鑒于此,該療法在抑郁的治療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然而,與ECT類似,TMS是一種比較“鈍”的治療手段,科學家對其作用機制了解不多。今天這項新研究顯示,靶向磁脈沖可導致橫跨腦部的生物化學及連接性的改變。
本項安慰劑對照研究中,來自諾丁漢大學的研究者招募了27名健康志愿者,并將磁共振(MRI)引導下的間歇性θ脈沖經顱磁**(i**)作用于受試者的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這也是人們首次使用MRI引導下的TMS脈沖觀察個體腦網絡及腦化學的變化。使用同樣的MRI掃描設備,研究者得以測定由于磁脈沖所引發(fā)的細微的腦部功能改變;而通過使用磁共振波譜學手段,他們同樣可以獲知腦部化學情況的改變。
主要研究者Sarina Iwabuchi博士稱:“我們發(fā)現(xiàn),單次TMS治療即可改變很大范圍內的腦區(qū)網絡的連接功能,尤其是右前腦島(rAI),而該腦區(qū)對于抑郁而言具有關鍵意義。我們同時發(fā)現(xiàn) ,TMS可改變腦內神經遞質的濃度,例如GABA,該遞質同樣與抑郁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結果顯示:
★ i**治療后,DLPFC對rAL的負性影響顯著減弱(p = 0.043),GABA水平同樣顯著降低(p = 0.041);★i**所導致的額島連接功能的絕對變化與GABA水平的絕對變化顯著相關(p = 0.002)。
研究摘要稱:“通過抑制DLPFC對rAL的影響,i**對于DLPFC與rAI之間的有效連接產生直接效應,這一功能改變可能由前額葉腦區(qū)GABA水平的改變所介導。”
“這意味著我們首次了解了TMS對大腦的直接效應。如果我們能親眼看到治療所引發(fā)的改變,那么治療將會更聰明。這同時意味著,我們可以結合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更好地開展定制化治療。換言之,這一療法有望成為抑郁的個體化治療手段。”
“本項針對健康志愿者的研究顯示,個體化的治療手段是可行的,且確實可以導致腦部的改變。下一步就是將該治療手段在臨床試驗的設置下實際應用于抑郁患者;事實上,該試驗已經在諾寧漢進行中。這些都是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的第一步。”
牛津大學Catherine Harmer教授代表ECNP對該研究進行了評論:
“就理解靶向磁**如何作用于大腦并發(fā)揮抗抑郁效應而言,上述發(fā)現(xiàn)令人興奮。TMS技術仍在逐漸進步之中,其針對抑郁的療效仍需進一步驗證及優(yōu)化。對于提高抗抑郁治療的個體化程度方面,此類實驗性醫(yī)學研究是必需的。”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jù)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