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
行椎間盤切除術(ICD-9-CM-3:80.51);椎間盤置換術(ICD-9-CM-3:84.64-84.65)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教材臨床醫(yī)學專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病史:單側或雙側神經根損傷或馬尾神經損傷的癥狀。
2.體征:單側或雙側神經根損傷或馬尾神經損傷的陽性體征。
3.影像學檢查:有椎間盤突出或脫出壓迫神經根或馬尾神經的表現(xiàn)。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及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教材臨床醫(yī)學專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明確。
2.經嚴格正規(guī)非手術治療3個月無效。
3.尿便障礙或單根神經麻痹,需急診手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7-15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腰椎間盤突出癥疾病編碼。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3.不合并腰椎管狹窄及腰椎不穩(wěn)定。
(六)術前準備3-5天。
1.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血電解質、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電圖;
(6)腰椎正側位及伸屈側位片、CT和MRI。
2.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
(1)肺功能、超聲心動圖(老年人或既往有相關病史者);
(2)對于部分診斷不明確的患者,術前可能需要肌電圖、誘發(fā)電位檢查、椎間盤造影、小關節(jié)封閉、神經根封閉或硬膜外封閉以確診;
(3)有相關疾病者必要時請相應科室會診。
(七)選擇用藥。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
2.手術方式:開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者,原則上不使用內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選用內植物。
3.輸血:視術中情況而定。
(九)術后住院恢復4-11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腰椎正側位片,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術后處理:
(1)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
(2)術后鎮(zhèn)痛:參照《骨科常見疼痛的處理專家建議》;
(3)激素、脫水藥物和神經營養(yǎng)藥物;
(4)術后康復:支具保護下逐漸進行功能鍛煉。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常規(guī)化驗指標無明顯異常。
2.傷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傷口無感染征象(或可在門診處理的傷口情況),無皮瓣壞死。
3.術后復查內植物位置滿意。
4.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傷口感染、神經血管輸尿管損傷、硬膜外血腫、內植物松動等造成住院日延長和費用增加。
2.內科合并癥: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礎疾病,如腦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術可能導致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進一步治療,從而延長治療時間,并增加住院費用。
3.內植物的選擇: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內植物,可能導致住院費用存在差異。
二、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
行椎間盤切除術(ICD-9-CM-3:80.51);椎間盤置換術(ICD-9-CM-3:84.64-84.65)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7-15天
點擊下載: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路徑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