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的治療有許多爭議,各種治療方法均有利弊,給臨床醫(yī)生的工作帶來許多問題,造成腦梗死的治療混亂。根據(jù)腦梗死后的病理變化,取各種治療之利,除其弊,提出合理治療方案,即按不同階段腦梗死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本文就腦梗死的治療新進展作一綜述。
1.腦梗死的基礎治療
腦梗死的基礎治療適用于各階段腦梗死的治療,而且對腦梗死有預防再發(fā)的作用。
(1)注意心、肺、腎等主要臟器的功能,腦梗死病人多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在急性腦梗死時,其他臟器的功能也會發(fā)生急劇變化,而這些臟器功能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腦功能及康復。因此,在腦梗死中,必須監(jiān)測心、肺、腎等主要臟器功能,有異常表現(xiàn)及時處理。
(2)保證全身營養(yǎng)和電解質,使用脫水劑的病人要記錄尿量和補鉀,且每日補充維生素C3~5g。
(3)注意有無糖尿病病史及查發(fā)病時的血糖值。眾所周知,有糖尿病史病人在腦梗死時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均高于血糖正常者,新近發(fā)生高血糖比長期糖尿病病人對中風預后影響更大。高血糖破壞了腦部能量代謝過程,而血糖升高多與腦中風的應激反應有關,高血糖可使腦水腫加重,梗死面積擴大,因此高血糖者要及時處理,無血糖增高的,若需輸用糖,均應按每5~6g糖加1個單位的胰島素的比例輸液。
(4)調整血壓,對舒張壓高于14.5~16.5kPa的適當使用溫和的降壓藥物,對有高血壓病史的病人維持血壓在生理水平;即收縮壓在13.5kPa,舒張壓在13.5kPa左右,避免使用作用強的降壓藥,以防血壓降得過低,影響腦的灌流。
(5)抗血小板凝集劑,多使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較長時間服用,我國人群以每日50mg為宜。
(6)中藥的使用,腦梗死多為老年人,發(fā)生腦梗死均由于腎經(jīng)虧虛、氣血瘀滯,因此采用補腎益腸、活血化瘀及溫經(jīng)通絡的中藥制劑,如丹參、紅花、川芎等。
(7)改善腦代謝藥物,為了避免治療繁雜及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不主張經(jīng)常使用。
2.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治療
就短暫性腦缺血的病理機制而言,微梗死是普通公認的機制,對一次暫時性腦缺血發(fā)作,無需特殊治療,但暫時性腦缺血是發(fā)生腦梗死的最大危險因素,約1/3的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治療在于針對病因。預防可使用阿司匹林及藻酸雙酯鈉,對于來就診時即有反復發(fā)生暫時性腦缺血的患者,應采取以下處理。
2.1 抗血凝劑
可使用較為安全的抗凝劑藻酸雙酯鈉,方法為706代血漿加藻酸雙酯鈉100mg靜點,每日一次,有效使用5~7天,無效可停用。
2.2 血液稀釋
在不減少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的情況下通過改變紅細胞壓積和全血黏度而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管張力增加血流量,這是血液稀釋療法的機制。我們常用706代血漿500ml加丹參10~20ml靜點,每日一次,連用7天。
3.進展性卒中和完全卒中24h內的治療
腦梗死在這個時期血栓未完全形成,或者是完全中風的全腦缺血期采取以下療法:
(1)溶栓療法,如尿激酶、鏈激酶等。尿激酶使用每10萬~50萬u靜點,每日一次,有效時連用5~7天,無效則停用,并注意血液監(jiān)測。
(2)擴血管采用罌粟堿60~90mg,有效者連用5~7天,無效則停用。
4.完全性卒中24h后的治療
腦梗死24h以后,由于腦缺血,ATP的耗竭、細胞內的鈣超載、自由基消除障礙,引起“瀑布狀”自由基連鎖反應,誘發(fā)缺血半暗帶區(qū)血管痙攣和血管內凝血,使梗死范圍更加擴大,此時增加血液再灌注方法,可加重腦損害。因此治療重點是抑制自由基的產(chǎn)生和清除自由基。
(1)鈣通道阻滯,多選用尼莫地平。
(2)甘露醇,大面積腦梗死開始使用較大劑量,且快速靜點,對小面積梗死使用20%甘露醇125ml每日2次,速度不宜過快,一般5~7天。
(3)糖皮質激素,早期大量使用可清除脂質過氧化物自由基,以控制腦梗死再灌流后的損害,一般使用地塞米松20~40mg,可用7~10天。
5.腦梗死恢復期的治療
腦梗死半月后水腫消失,神經(jīng)功能處于恢復階段,治療包括加強功能鍛煉、使用擴血管如氟桂嗪,也可加用中藥,補陽正氣湯、大活絡丹等。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