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醫(yī)學 > 磁共振報告模板大全,新手必備!
頭 顱
顱內未見明顯異常
雙側大腦半球對稱,灰白質對比正常,未見局灶性信號異常,各腦室、腦池大小形態(tài)正常,中線結構居中,幕下小腦、腦干無異常,矢狀面掃描示垂體大小形態(tài)正常。
腦部MRA未見明顯異常。
顱腦MRA示腦基底動脈環(huán)完整,雙側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及大腦后動脈及其分支走行正常,無明顯局灶性增粗或變細。
鞍內及鞍上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垂體腺瘤
冠狀面及矢狀面掃描示垂體窩擴大,鞍內及鞍上可見實性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邊界清楚,T1WI呈等信號,T2WI為略高信號,增強掃描后有輕中度強化,信號均勻,病灶呈"花生米"狀,在鞍隔平面受阻變窄,垂體柄受壓顯示不清,視交叉受壓,第三腦室及雙側腦室對稱性擴大積水。
垂體內小信號異常,符合垂體微腺瘤。
垂體冠狀及矢狀面示垂體上下徑為 cm,上緣膨隆,垂體信號欠均勻,于垂體左/右側/底部見一T1WI小低信號異常影,直徑約為 cm,垂體柄向左/右側偏移,動態(tài)增強掃描示正常垂體明顯均勻強化,垂體內病灶呈低信號,鞍底骨質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結構未見異常。
顱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腦轉移瘤。
于腦內雙側大腦半球灰白質交界區(qū)可見多發(fā)大小不等類圓形病變,T1WI呈低信號,T2WI高信號,中央有壞死,顯示更長T1及更長T2信號,病灶周圍大片狀水腫,增強掃描后病灶呈不規(guī)則環(huán)狀強化,周圍水腫無強化,中線結構向左/右側偏移。
鞍內及鞍上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顱咽管瘤。
矢狀及冠狀面掃描示鞍內及鞍上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 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顯高信號,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號,腫塊邊界清楚,Gd-DTPA增強掃描病灶呈環(huán)形強化,三腦室前下部受壓,三腦室后部及側腦室擴張積水,垂體受壓變扁位于腫塊下方。
左/右側額/顳/頂/枕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Ⅰ-Ⅱ級星形細胞瘤。
平掃示左/右側額/顳/頂/枕葉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形狀規(guī)則/不規(guī)則,邊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均勻/略不均勻,周圍無水腫/水腫較輕, Gd-DTPA增強掃描腫瘤輕度強化/無強化,水腫不強化。中線結構居中無偏移/偏向左側/偏向右側,鄰近腦溝變淺。
左/右側額/顳/頂/枕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Ⅲ-Ⅳ級星形細胞瘤。
平掃示左/右側額/顳/頂/枕葉見一形狀不規(guī)則的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邊緣不清楚,T1WI呈不均勻低信號,T2WI呈不均勻高信號,周圍腦組織呈指狀水腫,Gd-DTPA增強掃描后腫瘤呈不規(guī)則斑片狀強化/不規(guī)則環(huán)形強化,周圍水腫不強化。中線結構明顯右/左移,左/右側側腦室變形移位,局部腦溝變淺。
腦干(橋/延/中腦)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膠質瘤。
梗阻性腦積水。
矢狀面及橫斷面掃描示腦干體積增大,以橋腦為明顯,可見大小約為 X X cm 信號異常,T1WI等/低信號,T2WI高信號,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號,周圍腦組織少量水腫,第四腦室向后移位并受壓變形,幕上腦室系統(tǒng)對稱性擴大積水,增強掃描后病變呈輕度強化。
左/右側額/顳/頂/枕葉/大腦凸面/鐮旁/蝶骨嵴/橋腦小腦角部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腦膜瘤。
于顱內左/右側額/顳/頂/枕葉/大腦凸面/鐮旁/蝶骨嵴/橋腦小腦角/小腦幕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邊界清楚,T1WI呈略低信號,T2WI為等/略高信號,信號均勻,病灶呈寬基底,與大腦鐮/顱骨內板相連,周圍可見低信號環(huán),周圍水腫較輕,增強掃描后病變呈均勻明顯強化,可見腦膜尾征,水腫不強化,中線結構左/右偏。
左/右側額/顳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少突膠質細胞瘤。
于左/右側額/顳葉見一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邊界欠清,T1WI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其中可見T1及T2像均為低信號斑塊狀影,考慮為鈣化灶,病灶周圍有輕度水腫,占位征象較輕,Gd-DTPA增強掃描病灶輕度強化。中線結構居中/輕度向對側偏移。
小腦上/下蚓部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髓母細胞瘤。
梗阻性腦積水。
矢狀面示小腦蚓部有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T1WI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病灶突入第四腦室,邊界清楚,病灶周圍可見少量水腫,Gd-DTPA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第四腦室向前移位,幕上腦室明顯擴張積水。
左/右側橋腦小腦角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聽神經鞘瘤。
梗阻性腦積水
于左/右側橋腦小腦角區(qū)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病變以內聽道為中心生長,大小約為: X X cm,邊界清楚,T1WI呈低信號,T2WI高信號,其內信號欠均勻,可見更長T1、T2信號影,考慮為內部囊變所致,增強掃描后病變呈明顯強化,囊變部分不強化,同側橋腦小腦角池擴大,四腦室受壓變形,向對側移位,幕上腦室系統(tǒng)呈對稱性擴張積水。
右/左側小腦半球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小腦星形細胞瘤。
于右/左側小腦半球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周圍輕度水腫,病灶邊界尚清楚,Gd-DTPA增強掃描后腫瘤實性部分明顯強化/囊壁環(huán)形強化,第四腦室受壓移位,幕上腦室擴大積水,腦干受壓前移,橋腦小腦角池閉塞。
左/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顳/頂/額/枕葉內病變,性質考慮為亞急性期腦出血。
于左/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顳/頂/額/枕葉內見一不規(guī)則形信號異常,大小約為: X X cm, T1WI呈高信號,T2WI亦為高信號,病灶邊界清楚,周圍腦組織輕度水腫,中線結構向左/右偏移,
左/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顳/頂/額/枕葉腦出血并破潰入腦室。
于左/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顳/頂/額/枕葉內見一不規(guī)則形信號異常,T1WI呈高信號,T2WI亦為高信號,病灶邊界清楚,周圍腦組織輕度水腫,中線結構向左/右偏移,T1WI雙側側腦室/三腦室/四腦室內亦可見高信號液平,
左/右顳/頂/額葉異常信號,性質考慮為腦動靜脈畸形(AVM)。
于左/右顳/頂/額葉可見一異常信號區(qū),T1WI及T2WI均呈混雜信號,其內可見條狀或蚯蚓狀流空信號改變,T1WI及T2WI均為低信號,病灶位置較表淺,占位征象不明顯,中線結構居中,腦室及腦池系統(tǒng)未見異常。Gd-DTPA增強掃描見迂曲的強化血管影,MRA示該部位異常血管團,可見粗大的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
大腦前/中/后動脈 段病變,性質考慮為動脈瘤。
于腦基底動脈環(huán)區(qū)可見一類圓形病灶,直徑約為 X cm,病灶邊界清楚,T1WI呈低信號,T2WI亦為低信號,增強掃描后明顯強化,MRA示大腦中/前/后/交通動脈局限性梭形擴張。余顱內未見明顯異常。
左/右側葉顳/頂/額/枕葉信號異常,性質考慮為腦梗塞。
掃描示于大腦半球左/右側顳/頂/額/枕葉見一片狀信號異常,呈長方形/扇形,病灶同時累及皮層及皮層下區(qū),T1WI為略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水抑制序列為高信號,輕度占位表現,中線結構輕度左/右移。MRA示大腦中動脈分支變細/閉塞。
左/右側顳/頂/額/枕葉信號異常,性質考慮為陳舊性腦梗塞。
掃描示于大腦半球左/右側顳/頂/額/枕葉內見一片狀信號異常,T1WI呈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病灶呈矩形,同時累及灰質及白質,局部腦溝增寬,同側側腦室增大,中線結構向同側移位,
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多發(fā)腔隙性腦梗塞
于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可見多發(fā)條形、圓點狀、斑片狀信號異常,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水抑制序列呈高/低信號,病變邊界清楚,周圍無水腫,無占位表現。
雙側側腦室旁斑片狀信號異常,性質考慮為多發(fā)性硬化。
于雙側側腦室前角及后角/兩旁腦白質內可見斑片狀信號異常,T1WI呈略低信號,T2WI高信號,邊界清楚,水抑制序列仍為高信號,中線結構居中,雙側側腦室對稱性輕度擴大,腦溝略寬,增強掃描部分病灶呈斑片狀強化,部分病灶無強化。
腦白質變性/腦白質疏松。
于雙側側腦室旁、半卵圓中心可見多發(fā)斑點/片狀信號,T1WI等/低信號,水抑制序列及T2WI呈稍高信號,邊界部分清楚,雙側側腦室、三腦室輕度對稱擴大,中結結構居中。腦溝擴大,腦池增寬。
左/右側顳/頂/額葉一/多發(fā)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腦膿腫。
于左/右顳/頂/額葉內可見一/多發(fā)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環(huán)形等信號,中央為低信號,周圍腦組織水腫呈低信號,T2WI中央高信號,環(huán)呈等信號,周圍水腫高信號,增強掃描后呈均勻環(huán)形強化,環(huán)內壁光滑,厚薄均勻一致,周圍水腫無強化,中線結構向左/右側偏移。
腦萎縮
雙側大腦半球對稱,腦實質內未見明顯局灶性信號異常,幕上腦室系統(tǒng)輕/中度擴大,中線結構居中,腦溝、腦池蛛網膜下腔稍增寬,腦回變小。
左/右側顳/頂/額葉斑片狀信號異常,性質多考慮為炎癥。
于左/右側顳/頂/額葉可見斑片狀信號異常,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水抑制序列仍為高信號,中線結構居中/向左/右側輕度偏移,各腦室、腦池大小形態(tài)尚正常。
五 官
眼球及眼眶未見明顯異常。
掃描示雙側眼眶對稱,雙側眼球對稱,大小形態(tài)正常,球內玻璃體、晶狀體信號正常,眼球均勻光滑,球后脂肪信號均勻,眼外肌無明顯增粗,淚腺無增大,視神經及視交叉走行正常,信號均勻,邊界清楚,眶尖眶周未見明顯異常。
左/右側眼眶外上象限淚腺窩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淚腺混合瘤。
于左/右側眼眶外上象限淚腺窩內可見一橢圓形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cm,T1WI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增強掃描病灶中度強化,眼球向內下方移位、突出,淚腺窩擴大,骨質結構未見明顯破壞。
左/右側眼球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脈絡膜黑色素細胞瘤
于左/右側眼球內眼環(huán)后部見一隆起性病變,呈團塊狀,大小約為 X cm,與眼環(huán)相比,T1WI呈高信號,T2WI等/低信號,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呈輕中度強化,該眼球輕度腫大,局部眼環(huán)增厚,球后未見明顯異常,顱內結構無異常。對側眼球及球后結構正常。
左/右側眼球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視網膜母細胞瘤。
于左/右側眼球內眼環(huán)后部局部增厚,并可見一隆起性病變,呈團塊狀,大小約為 X cm,與眼環(huán)相比,T1WI呈等信號,T2WI高信號,但較房水信號為低,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呈輕中度強化,該眼球輕度腫大,球后未見明顯異常,顱內結構無異常。對側眼球及球后結構正常。
左/右側眼眶內球后肌圓錐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眼眶血管瘤。
于左/右側眼眶內球后肌圓錐內可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邊界清楚,大小約為 X cm,與眼環(huán)相比,T1WI為等信號,T2WI為高信號,信號尚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強化明顯,延遲掃描病灶仍明顯強化,視神經受壓移位,眼外肌亦受壓移位。眼眶未見明顯破壞。
鼻、鼻竇及鼻咽部未見明顯異常。
掃描雙側鼻甲及鼻道對稱、正常,鼻中隔居中,雙側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內氣化正常呈低信號,粘膜無明顯增厚,鼻咽腔對稱,雙側耳咽管咽口、咽隱窩基本對稱,雙側咽旁間隙對稱無狹窄,顱底骨質未見明顯破壞。
左/右側上頜竇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上頜竇癌。
左/右側上頜竇竇腔增大,其內可見一占位性病變,大小約為 X cm,T1WI呈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不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不均勻強化,病灶向后外侵犯翼腭窩,向前侵犯面部軟組織,向后外侵犯顳下窩,竇壁骨質破壞。
左/右/雙側上頜竇/篩竇/額竇/蝶竇炎癥。
掃描示雙側鼻甲明顯肥大,左/右/雙側上頜竇/篩竇/額竇/蝶竇粘膜增厚,T2WI呈高信號;竇腔內積液,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并可見氣液平面。
左/右側上頜竇/篩竇粘膜囊腫。
左/右側上頜竇/篩竇內可見半圓形信號異常,大小約為 X cm,位于上頜竇下壁,T1WI呈等信號,T2WI高信號,信號均勻,竇腔未見明顯擴大,竇壁骨質未見明顯破壞。
左/右側上頜竇/篩竇粘液囊腫。
左/右側上頜竇/篩竇竇腔擴大,其內可見液性分泌物,T1WI呈低信號,T2WI高信號,其內信號均勻,竇壁骨未見明顯破壞。
左/右側鼻腔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鼻腔癌。
于左/右側鼻腔內可見一團塊狀軟組織病灶,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信號欠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有強化,同側鼻道變窄,腫塊向前生長入鼻前庭,向后長入后鼻孔區(qū),鼻甲/鼻中隔骨質有破壞。
鼻咽癌
掃描示鼻咽腔不對稱,輕/重度狹窄/閉塞,左/右側咽隱窩變淺/消失,局部軟組織腫塊,鼻咽左/右側壁增厚形成腫塊,突入鼻咽腔,腫塊T1WI呈等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Gd-DTPA增強掃描后輕中度強化,腫塊向深部浸潤,左/右側翼內外肌受侵,左/右側咽旁間隙變窄/閉塞;向后生長,頭長肌界線欠清,向后上生長侵犯同側頸動脈鞘區(qū),斜坡/巖骨/蝶骨翼板松質骨信號變低,骨皮質不連續(xù)。
鼻咽癌并頸深上組淋巴結轉移。
掃描示鼻咽腔不對稱,輕/重度狹窄/閉塞,左/右側咽隱窩變淺/消失,局部軟組織腫塊,鼻咽左/右側壁增厚形成腫塊,突入鼻咽腔,腫塊T1WI呈等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增強掃描后輕中度強化,腫塊向深部浸潤,左/右側翼內外肌受侵,左/右側咽旁間隙變窄/閉塞;向后生長,頭長肌界線欠清,向后上生長侵犯同側頸動脈鞘區(qū),局部可見類圓形病灶,頸靜脈周圍可見類圓形病灶,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增強掃描后輕度強化。
鼻咽癌并顱底骨質破壞。
掃描示鼻咽腔不對稱,輕/重度狹窄/閉塞,左/右側咽隱窩變淺/消失,局部軟組織腫塊,鼻咽左/右側壁增厚形成腫塊,突入鼻咽腔,腫塊T1WI呈等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增強掃描后輕中度強化,腫塊向深部浸潤,左/右側翼內外肌受侵,左/右側咽旁間隙變窄/閉塞;向后生長,頭長肌界線欠清,向后上生長侵犯同側頸動脈鞘區(qū),斜坡/巖骨/蝶骨翼板松質骨信號變低,骨皮質不連續(xù)。
鼻咽癌并顱內侵犯(左/右/雙側海綿竇)。
掃描示鼻咽腔不對稱,輕/重度狹窄/閉塞,左/右側咽隱窩變淺/消失,局部軟組織腫塊,鼻咽左/右側壁增厚形成腫塊,突入鼻咽腔,腫塊T1WI呈等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增強掃描后輕中度強化,腫塊向深部浸潤,左/右側翼內外肌受侵,左/右側咽旁間隙變窄/閉塞;向后生長,頭長肌界線欠清,向后上生長侵犯同側頸動脈鞘區(qū)。冠狀面見左/右/雙側海綿竇增寬,內見軟組織影與鼻咽部腫塊相連,增強掃描后明顯強化。
左/右側頸動脈鞘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淋巴結轉移。
于左/右側胸鎖乳肌深面,頸動脈鞘區(qū)、頸內靜脈前/后/外側可見類圓形軟組織腫塊,大小約為 X cm,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增強掃描輕中度強化,與血管對比清楚,冠狀面掃描見腫塊位于胸鎖**肌深面,頸內靜脈外側。
左/右側頸動脈鞘后方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神經鞘瘤。
于左/右側胸鎖**肌深面,頸動脈鞘區(qū),頸內靜脈后/外/內方見一類圓形腫塊,大小約為 X cm,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增強掃描強化較明顯,與血管對比清楚,冠狀面掃描見腫塊位于胸鎖**肌深面,頸內靜脈外側。
胸 部
后縱隔神經鞘瘤――T12椎體平面椎體左/右旁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神經鞘瘤。
于后縱隔相當于T12椎體平面,椎體左/右旁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T1WI呈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尚均勻,邊界清楚,增強掃描后病灶呈明顯強化,縱隔結構向前推移。
前上縱隔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胸腺瘤。
于前上縱隔胸腺位置可見軟組織腫塊,邊界清楚,大小約為 X X cm,T1WI為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尚均勻,增強掃描后病灶呈中度強化,腫塊與縱隔內血管影分界清楚,縱隔內其它結構未見異常。
主動脈夾層。
掃描示主動脈管徑增粗,其內可見線樣影(內膜片)將動脈腔分成兩個腔,真腔小,假腔較粗。于主動脈起始部/升主動脈內膜片近端不連續(xù)形成破口,胸主動脈/腹腔動脈內膜遠端撕裂形成再破口,SET1WI真腔呈低信號,假腔呈不均勻高信號,GRE及Cine-MRI真腔血流呈高信號,假腔血流呈低等高混雜信號,假腔內可見邊緣SET1WI高信號,GRE/Cine MRI較低信號影,考慮為血栓形成, CineMRI可顯示血液從真腔經破口向假腔噴射。增強后真假腔血流均有強化,血栓不強化。
前中縱隔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縱隔淋巴瘤。
于前、中縱隔可見多發(fā)結節(jié)影,主要位于肺門及支氣管隆突下方,部分病灶相互融合,T1WI呈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后病灶呈輕中度強化,部分血管受壓,雙側肺內未見明顯腫塊影。
腹 部
MRCP肝內外膽管未見明顯異常。
MRCCP示肝內膽管走行正常,未見明顯擴張,膽總管及左右肝管顯影良好,管徑無增粗,膽囊不大,胰管顯影良好,未見明顯擴張。
肝、膽、脾、胰未見明顯異常
肝臟大小、形態(tài)正常,肝內信號均勻,未見局灶性信號異常,肝內血管走行正常,肝內外膽管無擴張,脾不大,膽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態(tài)正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增強掃描后未見異常強化。
肝左葉/肝門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膽管細胞癌并膽管擴張。
于肝左葉/肝門區(qū)見一片狀占位性病變,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病灶邊界欠清,大小約為 X X cm,肝門區(qū)及肝左葉膽管擴張,Gd-DTP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強化不明顯,靜脈期病灶有不規(guī)則強化,膽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態(tài)正常,脾不大,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肝右/左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原發(fā)性結節(jié)型肝癌。肝硬化,脾大,腹水。
橫斷面及冠狀面掃描示肝右/左葉見結節(jié)病變,邊界尚清楚,有一包膜,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信號均勻/略不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有強化,靜脈期強化程度下降,延遲掃描病灶呈低信號,肝內膽管無擴張,脾大,肝周可見液性信號影,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1.肝右/左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原發(fā)性巨塊型肝癌并門靜脈癌栓/肝內子灶/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2.肝硬化,脾大,腹水。
橫斷面及冠狀面掃描示肝右/左葉見一巨大占位性病變,邊界欠清楚,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信號不均勻,其內可見裂隙狀液化壞死,呈長T1及長T2表現,Gd-DTP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有強化,靜脈期強化程度下降,延遲掃描病灶呈低信號,鄰近血管受壓推移呈抱球狀,門靜脈主干/左/右支可見充盈缺損,肝內膽管無擴張,脾大,肝周可見液性信號影,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1.肝右/左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彌漫型肝癌并門靜脈癌栓/肝內子灶/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2.肝硬化,脾大,腹水。
掃描示肝右/左葉彌漫性信號異常,T1WI呈不均勻低信號,T2WI呈不均勻略高信號,其內可見少許正常殘留肝組織,Gd-DTP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有強化,靜脈期強化程度下降,延遲掃描病灶呈低信號,門靜脈主干/左/右支可見充盈缺損,肝內膽管無擴張,脾大,肝周可見液性信號影,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可見直徑為 cm的腫大淋巴結。
肝右/左葉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海綿狀血管瘤。
橫斷面及冠狀面掃描示肝右/左葉見一類圓形病變,邊界尚清楚,大小約為 X cm,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邊緣呈結節(jié)狀強化,隨時間推移,病灶強化范圍擴大,延遲掃描病灶基本充填,余肝內信號無異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內膽管無擴張,脾不大,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肝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多發(fā)海綿狀血管瘤。
橫斷面及冠狀面掃描示肝內多發(fā)類圓形病變,邊界尚清楚,最大者約為 X cm,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動脈期病變邊緣呈結節(jié)狀強化,隨時間推移,病灶強化范圍擴大,延遲掃描病灶基本充填,肝內膽管無擴張,脾不大,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肝右/左葉肝囊腫。
橫斷面及冠狀面掃描示肝右/左葉見一類圓形病變,邊界清楚,大小約為 X cm,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掃描病變無強化,邊界更清楚,余肝內信號無異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內膽管無擴張,脾不大,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肝內多發(fā)囊腫。
橫斷面及冠狀掃描于肝內見多發(fā)大小不等類圓形病變,邊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約為 X cm,T1WI低信號,T2WI明亮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病變無強化,邊界更清楚,余肝內信號無異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內膽管無擴張,脾不大,膽囊大小及形態(tài)正常,胰腺無異常,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肝硬化,脾大,腹水。
肝臟體積較小,邊緣呈波浪狀改變,肝各葉比例失調,左葉明顯增大,右葉縮小,肝內信號欠均勻,呈多發(fā)小結節(jié)狀,但未見明顯局灶性信號異常,Gd-DTPA增強掃描肝臟信號尚均勻,未見明顯異常強化。脾大 個肋單元,肝臟外緣可見弧形液性信號影。
肝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肝轉移癌。
于肝左右葉可見多發(fā)大小不等病灶,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邊界欠清,病灶信號不均勻,中央可見液化壞死區(qū)呈長T1、長T2信號,Gd-DTPA增強掃描病灶周邊強化,中央壞死區(qū)不強化。脾不大,胰腺大小形態(tài)正常。
梗阻性膽管擴張,梗阻平面在膽總管下段,性質考慮為炎癥可能性大(纖維縮窄性**炎)。
掃描示肝內膽管擴張,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呈不均勻性擴張,部分呈跳躍性,呈枯枝狀,肝門區(qū)肝總管及左右肝管亦擴張,膽總管擴張并呈漸進性,胰頭段膽總管仍見擴張,膽囊明顯擴大。胰頭不大,腹膜后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MRCP見肝內膽管呈枯枝狀擴張,肝外膽管亦見擴張,膽總管下段呈漸進性擴張。Gd-DTPA增強掃描未見明顯異常強化影。
梗阻性膽管擴張,梗阻平面在膽總管下段,性質考慮為壺腹癌可能。
掃描示肝內膽管明顯擴張呈圓形,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呈均勻性明顯擴張,呈軟藤征,肝門區(qū)肝總管及左右肝管亦擴張呈管狀形,膽總管擴張并在胰頭/下段突然中斷,膽囊明顯擴大。胰頭不大,腹膜后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MRCP可見肝內外膽管明顯擴張,膽總管下段突然中斷。
胰頭/體部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胰腺癌并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梗阻性膽管擴張,炎癥
胰腺體積不規(guī)則增大,以胰頭/體部明顯突出增大,T1WI呈等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信號欠均勻,病灶與周圍正常胰腺組織分界欠清,Gd-DTPA增強掃描病灶呈不規(guī)則強化,胰周圍組織界面不清楚,腹膜后可見結節(jié)狀軟組織影。
泌 尿
MRU雙側腎盂、輸尿管及膀胱未見明顯異常。
泌尿系水成像示雙側腎臟顯影良好,雙側輸尿管顯示尚可,雙側腎盂、輸尿管未見明顯擴張及狹窄。
雙側腎上腺未見明顯異常。
掃描示雙側腎上腺形態(tài)正常,其大小屬正常范圍,未超過同平面膈肌腳厚度,冠狀面示雙側腎上腺位于腎上方腎被膜內,雙側腎上腺區(qū)未見異常占位性腫塊,腹膜后未見腫大淋巴結。
雙側腎臟未見明顯異常。
掃描示雙側腎臟對稱,位于脊柱兩側,大小正常,皮髓質分辨清楚,腎實質內未見明顯局灶性信號異常,雙側腎盂、輸尿管未見明顯擴張,腎周脂肪囊清楚,腎旁結構未見明顯異常。冠狀面雙側腎臟輪廓正常。
左/右腎內腎囊腫。
于左/右側腎上/中/下極腎實質內可見一類圓形小病灶,直徑約為 cm,邊界清楚,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病灶無強化,正常腎臟明顯強化,對比明顯,病灶邊界更清楚。
左/右/雙側腎臟多發(fā)腎囊腫。
于左/右/雙側腎實質內可見多發(fā)大小不等類圓形病灶,最大者約為 X X cm,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邊界清楚,信號均勻,增強掃描后病灶無強化,腎旁及腎周組織未見明顯異常。
左/右側腎上腺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腎上腺腺瘤。
于左/右側腎上腺區(qū)可見一直徑約 cm類圓形腫塊,邊緣光滑,界線清楚,T1WI呈等信號,T2WI為略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呈中度均勻強化,同側正常腎上腺顯示不清。對側腎上腺未見明顯異常。
左/右側腎上腺小結節(jié)影,性質考慮為腎上腺皮質腺瘤。
左/右側腎上腺內/外側枝/結合部可見一小結節(jié)影,直徑約為 cm,邊緣清楚,表面光滑,T1WI等信號,T2WI稍高信號,信號均勻,Gd-DTPA增強掃描后結節(jié)呈中度均勻強化,結節(jié)與正常腎上腺相/不連,正常腎上腺尚可見。
左/右側腎上腺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嗜鉻細胞瘤。
于左/右側腎上腺區(qū)可見一直徑約 cm類圓形較大腫塊,邊界尚清楚,T1WI呈等信號,T2WI為高信號,信號欠均勻,其內可見長T1及長T2液化壞死區(qū),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呈明顯強化,液化區(qū)不強化。同側正常腎上腺顯示不清。冠狀面示同側腎臟受壓,對側腎上腺未見明顯異常。
左/右/雙側腎上腺增粗,結合臨床考慮為腎上腺增生。
掃描示左/右/雙側腎上腺內/外枝/結合部增粗,超過同平面膈肌腳角厚度,信號尚正常,未見明顯結節(jié)影。腎上腺區(qū)未見其它異常。
左/右/雙側腎上腺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腎上腺轉移瘤。
于左/右側/雙側腎上腺區(qū)可見結節(jié)/腫塊影,邊界尚清楚,T1WI呈等信號,T2WI為高信號,信號欠均勻,其內可見長T1及長T2液化壞死區(qū),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呈明顯強化,液化區(qū)不強化。同側正常腎上腺顯示不清。冠狀面示同側腎臟受壓,對側腎上腺未見明顯異常。
于左/右腎實質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腎細胞癌。
于左/右側腎實質內可見一類圓形占位性病變,邊界欠清,大小約為 X X cm,病灶不規(guī)則,信號欠均勻,其內可長T1、長T2信號囊變壞死區(qū),增強掃描后病灶呈中度強化,正常腎臟明顯強化,病灶與正常腎臟對比明顯。
盆 部
盆腔各臟器未見明顯異常(男性)。
掃描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均勻,前列腺大小形態(tài)屬于正常范圍,外周帶及中央區(qū)信號正常,未見局灶性信號異常,雙側精囊腺對稱,大小形態(tài)正常,直腸周圍脂肪間隙正常。盆壁結構正常,未見腫大淋巴結。
盆腔各結構未見異常(女性)。
掃描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壁光滑,均勻,子宮大小形態(tài)正常,宮腔內膜厚度正常,矢狀面T2WI示子宮三層結構信號正常,宮頸大小形態(tài)及信號正常,雙側卵巢形態(tài)正常,T2WI呈高信號,子宮直腸窩未見異常信號影,盆壁結構正常,盆腔內未見腫大淋巴結。
前列腺形狀不規(guī)則,其外周帶小結節(jié)影,性質考慮為前列腺癌。
掃描示前列腺形態(tài)不規(guī)則,局部隆起,于前列腺外周帶見一小結節(jié)影,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等/略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后結節(jié)呈中度強化,左/右側膀胱精囊角變淺/消失,盆腔內可見一直徑約為1cm左右的淋巴結,左/右側髂骨骨質破壞。
前列腺體積增大,考慮為前列腺良性增生。
掃描示前腺列體積增大,大小為:左右徑 cm,上下徑 cm,前后徑 cm,前列腺外形尚正常,邊界清楚,失狀面T2WI示前列腺中央腺體明顯均勻增大,外周帶受壓變窄呈環(huán)狀,雙側膀胱精囊角對稱、正常,失狀面及冠狀面見恥骨聯合上20cm處仍可見前列腺,部分突入膀胱內,盆腔內未見腫大淋巴結。
1.左/右側附件區(qū)囊實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卵巢癌。
2.腹水及盆腔積液。
于左/右側附件區(qū)可見一不規(guī)則形病灶,大小約為 X X cm,其內信號不均勻,可見T1WI為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的囊性部分,亦可見T1WI為等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的實性部分,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呈不均勻強化,病灶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楚,子宮、膀胱明顯受壓移位,信號無異常,盆腔內及下腹部可見少/大量積液。
左/右側附件區(qū)囊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卵巢囊腺瘤。
于左/右側附件區(qū)可見一類圓形病灶,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其內信號尚均勻/欠均勻,可見分隔,Gd-DTPA增強掃描后包膜及其內分隔有強化,邊界尚光滑,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對側附件區(qū)未見異常,子宮大小形態(tài)正常,信號無異常,盆腔其它結構未見明顯異常。
左/右側附件區(qū)囊性病灶,性質考慮為卵巢囊腫。
于左/右側附件區(qū)可見一類圓形病灶,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低信號,T2WI呈明亮高信號,Gd-DTPA增強掃描后病灶無明顯強化,信號尚均勻,邊界光滑,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對側附件區(qū)未見異常,子宮大小形態(tài)正常,信號無異常,盆腔其它結構未見明顯異常。
子宮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子宮肌瘤
子宮體積增大,外形不規(guī)則,局部隆起,于子宮前壁/后壁可見一類圓形影,與子宮肌層相比,T1WI為等/略低信號,T2WI為稍高信號,Gd-DTPA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與子宮肌層強化程度接近,雙側卵巢T2WI呈高信號,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盆腔內其它結構未見異常。
子宮頸所見,符合宮頸癌改變。
掃描示子宮頸體積增大,超過3.5cm,宮頸信號異常,T2WI可見宮頸三層結構不清楚,局部軟組織腫塊隆起,與宮頸肌層信號相比,T1WI呈等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T2WI宮頸內膜增厚,結合帶不完整,漿膜面不光滑,子宮未見受累/受累,雙側附件區(qū)未見明顯異常,盆腔內可見一1cm直徑小淋巴結。
子宮內膜增厚,結合臨床考慮為子宮內膜腺癌
矢狀面示子宮體積稍增大,T2WI子宮內膜增厚,約為 cm,結合帶完整/部分不完整,子宮肌層界線尚清楚/不清楚,雙側卵巢大小形態(tài)尚正常,未見明顯受侵,盆壁未見腫大淋巴結。
左/右側附件區(qū)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于左/右側附件區(qū)可見一類圓形病灶,大小約為 X X cm,T1WI呈高信號,T2WI亦呈高信號,其內信號欠均勻,病灶邊緣光滑,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對側附件區(qū)未見異常,子宮大小形態(tài)正常,信號無異常,盆腔其它結構未見明顯異常。
脊 柱
頸椎及椎管內未見明顯異常。
矢狀面示頸椎生理曲度正常,椎體形態(tài)及信號均正常,椎間隙正常,椎間盤T1WI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椎管通暢無梗阻,蛛網膜下腔無明顯受壓,黃韌帶無明顯增厚。脊髓信號及形態(tài)正常,無增粗或變細。
腰骶椎及椎管內未見明顯異常。
矢狀面示腰骶椎生理曲度正常,椎體形態(tài)及信號均正常,椎間隙正常,椎間盤T1WI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椎管通暢無梗阻,蛛網膜下腔無明顯受壓,黃韌帶無明顯增厚。脊髓下段及馬尾信號及形態(tài)正常,無增粗或變細。
頸椎?。i椎退行性改變)。C3/4,C4/5,C5/6,C6/7間盤膨隆。
矢狀面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消失/后凸,椎體輕度變扁,邊緣毛糙、變尖,信號正常,T2WI示多個椎間盤信號減低,C3/4,C4/5,C5/6,C6/7椎間隙平面蛛網膜下腔輕度弧形壓跡,T1WI示C3/4,C4/5,C5/6,C6/7間盤信號正常,橫斷面示C3/4,C4/5,C5/6,C6/7間盤后緣輕度均勻后膨,硬膜囊無明顯/輕度受壓,脊髓形態(tài)及信號尚正常。黃韌帶略增厚。
C3/4,C4/5,C5/6,C6/7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頸椎退行性改變)。
矢狀面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消失/后凸,椎體輕度變扁,邊緣毛糙、變尖,信號正常,T2WI示多個椎間盤信號減低,C3/4,C4/5,C5/6,C6/7椎間隙變窄,相應平面蛛網膜下腔受壓,形成弧形壓跡,T1WI示C3/4,C4/5,C5/6,C6/7間盤后緣呈錘樣突出,壓迫脊髓,橫斷面示C3/4,C4/5,C5/6,C6/7間盤后緣局限向正中/左外側/右外側突出壓迫硬膜囊,脊髓信號尚正常。
L3/4,L4/5,L5/S1椎間盤突出。腰椎退行性變。
矢狀面示腰骶椎生理曲度變直/消失,椎體邊緣毛糙、變尖,信號正常,T2WI示多個椎間盤信號減低,L3/4,L4/5,L5/S1椎間隙變窄,相應平面蛛網膜下腔受壓,形成弧形壓跡,T1WI示L3/4,L4/5,L5/S1間盤后緣呈錘樣突出,壓迫脊髓,橫斷面示L3/4,L4/5,L5/S1間盤后緣局限向正中/左外側/右外側突出壓迫硬膜囊,終絲馬尾信號正常。
腰椎退行性變。L3/4,L4/5,L5/S1間盤膨隆。
矢狀面示腰椎生理曲度變直/消失,椎體輕度邊緣毛糙、變尖,信號正常,T2WI示多個椎間盤信號減低,L3/4,L4/5,L5/S1椎間隙平面蛛網膜下腔輕度弧形壓跡,T1WI示L3/4,L4/5,L5/S1間盤信號正常,橫斷面示L3/4,L4/5,L5/S1間盤后緣輕度均勻后膨,硬膜囊無明顯/輕度受壓,終絲馬尾形態(tài)及信號尚正常。黃韌帶略增厚。
C5/T12/L1椎體平面脊髓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
矢狀面于C5/T12/L1椎體平面椎管內可見脊髓增粗,T1WI信號減低,T2WI呈略高信號,病灶累及范圍較長,與正常脊髓分界不清,Gd-DTPA增強掃描病灶呈不均勻強化,蛛網膜下腔對稱性變窄,橫斷面示此階段脊髓明顯增粗,病灶與正常脊髓不能區(qū)分。骨性椎管及椎旁結構未見異常。
C5/T12/L1椎體平面椎管內髓外硬膜內占位性病變,性質考慮為神經鞘瘤。
矢狀面示C5/T12/L1椎體平面椎管內占位性病變,病灶T1WI呈等/略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病灶中央液化呈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增強掃描后病灶呈明顯強化,中央液化區(qū)無強化,病灶與正常脊髓分界清楚,位于硬脊膜內,脊髓的左/右側,脊髓向對側移位,左/右側蛛網膜下腔增寬,對側蛛網膜下腔變窄。橫斷面及冠狀面示左/右側椎間孔增寬,病灶呈亞鈴形自椎管跨椎管內外。
C5/T12/L1多發(fā)椎體信號異常,性質考慮為椎體轉移瘤。
矢狀面掃描示C5/T12/L1椎體形態(tài)不正常,呈膨脹性改變,T1WI信號減低,T2WI信號增高,相應椎管內受累,可見軟組織影,橫斷面可見該椎體體積增大并椎旁軟組織影,椎管繼發(fā)性變窄,脊髓及蛛網膜下腔受壓。
C2/T12/L1椎體壓縮性骨折并脊髓軟化。
頸/胸/腰/椎序列不正常,C5/T12/L1椎體變扁,前后徑增寬,椎體邊緣變尖,骨皮質斷裂,相應平面脊髓受壓變細,局部T2WI呈高信號,T1WI低信號,橫斷面示椎體骨皮質斷裂,脊髓前緣受壓,C2/T12/L1椎體平面脊髓T2WI呈高信號。
C2/T12/L1椎體結核。
頸/胸/腰/椎序列不正常,C5/T12/L1椎體呈楔形變,局部成角畸形后突入椎管內,椎間隙變窄,間盤信號異常,椎體T1WI信號減低,T2WI信號增高,相應脊髓受壓變細,余椎體及椎管未見明顯異常。
C2/T12/L1椎體結核并椎旁冷膿腫形成。
頸/胸/腰/椎序列不正常,C5/T12/L1椎體呈楔形變,局部成角畸形后突入椎管內,椎間隙變窄,間盤信號異常,椎體T1WI信號減低,T2WI信號增高,相應脊髓受壓變細,冠狀及橫斷面開椎旁左/右/雙側腰大肌內側可見長條狀軟組織影,有較厚的等信號環(huán)壁,其內T1WI呈低信號,T2WI高信號,Gd-DTPA增強掃描呈環(huán)形強化。
C2/T12/L1椎體壓縮性骨折并脊髓挫傷。
頸/胸/腰椎序列不正常,C5/T12/L1椎體變扁,前后徑增寬,椎體邊緣變尖,骨皮質斷裂,相應平面脊髓受壓變細,局部T2WI呈高信號,橫斷面示椎體骨皮質斷裂,脊髓前緣受壓。C2/T12/L1椎體平面脊髓T2WI呈高信號,T1WI等/略低信號。
四 肢
正常膝關節(jié)
膝關節(jié)冠狀及矢狀面掃描示雙側關節(jié)間隙正常,無明顯狹窄及增寬,關節(jié)面光滑,關節(jié)腔內無積液,雙側內、外側前后半月板形態(tài)及信號正常,邊緣規(guī)整,周圍肌肉無異常,矢狀面示前后交叉韌帶形態(tài)及信號未見異常。
左/右膝內/外側半月板前/后角水平/斜形撕裂。
掃描示左/右膝內/外側半月板前/后角失去正常三角形結構,呈結節(jié)形/豆點形,邊緣不規(guī)則,呈波浪狀,內見線條狀/片狀異常高信號,但不與關節(jié)面相連/與關節(jié)面相通,關節(jié)間隙/尚正常/變窄,關節(jié)腔內積液,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
左/右/雙側股骨頭缺血壞死。
掃描示雙側股骨頭不對稱,T1WI左/右側股骨頭邊緣見線樣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或"雙邊征"。Ⅱ期:股骨頭形態(tài)正常,其內見新月形不均勻異常信號區(qū)。Ⅲ期:股骨頭變形,軟骨下塌陷,T1WI上見環(huán)狀及帶狀低信號,T2WI上呈高信號Ⅳ期:股骨頭明顯塌陷,碎裂伴關節(jié)間隙變窄,斑片狀或新月狀異常信號影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