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nèi)科醫(yī)學進展 > 主以薤白治慢性腸梗阻
徐某某,女,47歲。2010年11月5日初診。一年前在北京打工,即從事餐飲業(yè),突發(fā)腹部疼痛,醫(yī)院檢查為腸梗阻。經(jīng)醫(yī)院保守治療半月后出院。后每2~3個月必發(fā)一次,每發(fā)須住院治療(胃腸減壓或灌腸必行)方可緩解??淘\:面黃體瘦,神疲乏力,腹部脹痛,氣逆不舒,大便不通,飲食少進,口淡不渴,舌質(zhì)淡紅,苔厚膩,脈弦。辨為肺氣虛寒,大腸失于溫煦,氣不化津,結(jié)塞為秘。宜從肺治,法宜溫開宣降,肅肺通便。處方:薤白12克,杏仁12克,前胡10克,厚樸25克,桔梗12克,川貝5克,木香12克,枳殼15克、黨參8克,黃芪10克,紫菀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2克。5劑,水煎服。
二診:藥后氣暢便通,腹中覺從未有過的暢和。食納轉(zhuǎn)佳,能進硬食,腹脹消除。舌苔潤,津生。再擬薤白12克,杏仁12克,桔梗15克,前胡10克,川貝5克,木香10克,枳殼10克,厚樸20克,黃芪12克,延胡索10克,白芷10克,白術(shù)12克,建曲15克,懷山藥15克。5劑,水煎服。
三診:原方出入再進10劑,基本痊愈。
按:六腑為傳化之府,功能瀉而不藏,以通降下行為順,滯塞上逆為病。凡氣、血、寒、熱、食、滯、蟲任何病因造成的腸道通降失常,都可引起臟腑氣滯不通,血行瘀阻,進而傳化失職,水飲內(nèi)停而出現(xiàn)痛、嘔、脹、閉四大癥狀,大便閉結(jié)不通為主要矛盾。不通則痛,氣滯則脹,氣逆則嘔。此例每經(jīng)攻下、逐瘀、通便、疏氣等法治,雖有小效于當時,可過時又發(fā),纏綿年余,致病每每不敢進正常飲食,只以糜粥維生,十分痛苦。
薤白,味苦辛,溫,滑,無毒。辛溫通暢,善散壅滯,故痹者下達而變沖和,重者上達而化輕清。是方中主以薤白,薤白味辛則散,散則能使在上寒滯立消;味苦則降,降則能使在下寒滯立下;氣溫則散,散則能使在中寒滯立除;體滑則通,通則能使久痼寒滯立解。貝母滌痰散結(jié),桔梗開泄肺閉。木香、枳殼、厚樸寬中行氣,化痰消痞。杏仁、前胡、紫菀潤肺而通便,黨參、黃芪扶正補中,延胡索、白芷行氣止痛,白芍補血滋陰。二診在一診方中增入白術(shù)、建曲、懷山藥等味,以健脾運滯,恢復脾胃的正常機能。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