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Nature:研究揭示限制癌癥化療效果的機制
來自法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免疫系統(tǒng)如何限制某些癌癥化療效果的機制。他們現在打算通過阻斷導致負面免疫系統(tǒng)激活的分子來提高化療效果。一項旨在測試這一假設的臨床試驗將會在不久之后啟動。研究人員將當前的研究結果在線發(fā)表在《自然醫(y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化療是癌癥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這些藥物能夠殺死所有正在增殖的細胞,或是阻斷它們增殖(例如,負責毛發(fā)生長的細胞,這可以解釋治療患者的脫發(fā)現象)。除了直接的毒性作用,化療藥物似乎也對免疫系統(tǒng)起作用,在第二階段時有可能使機體觸發(fā)了一種直接的抗腫瘤免疫應答。然而,對于最后這一觀點仍然存在極大的爭議,因為一些研究表明與之相反,化療消除了所有的免疫防御。
由Georges Francois Leclerc癌癥研究中心教授Francois Ghiringhelli領導的研究團隊觀察發(fā)現:治療結腸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兩種化療藥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e)和吉西他濱(gemcitabine)激活了免疫系統(tǒng)某些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復合物“炎性體NLRP3”。
更具體來說,這種激活導致了這些細胞釋放促炎細胞因子:白介素IL-1beta。這一細胞因子使得與T淋巴細胞相關的免疫反應“失常”,從而生成另一種細胞因子IL-17,IL-17具有促進腫瘤血管生成的促腫瘤特性。
“我們的研究結果使得人們有可能確定炎性體(inflammasome)激活限制了化療效果。能否阻止炎性體激活是我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zhàn),” Fran?ois Ghiringhelli解釋說。隨后,研究人員測試了兩種不同的策略:
在第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測試了兩種藥物對于炎性體NLRP3缺失或細胞因子IL-17缺失小鼠的影響。他們證實不僅存在抗瘤效應,實際上療效還有所提高,這表明NLRP3和IL-17這兩個元素降低了化療的作用。
第二種策略是用一種IL-1beta抑制劑來治療小鼠。在這里,化療的效果再次獲得提高。
這些結果表明靶向炎性體和IL-1beta通道,結合利用這兩種化療藥物,可以提高后兩者的效力。在消除腫瘤細胞的同時,破壞性的免疫反應也被消除。
當前Georges Fran?ois Leclerc 癌癥中心正在準備一項5-氟尿嘧啶和IL-1 beta相結合的臨床實驗,這一實驗應該會在不久之后著手展開。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