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自己知道自己在說什么,那就錯了,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人們常常誤認為他們知道自己說了什么,但實際卻不是。
主導語言的主要模式是預先模式,也就是說說話人有意識的,首先考慮自己要說什么,然后再說出來,但是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我們說話實際上并不是完全有計劃的,我們常常是通過聽到什么,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因此,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認知科學家 Andreas Lind 和他的同事希望能了解,如果當某個人說出一個單詞,但是聽到的卻是另外一個單詞的時候,會發(fā)生過什么,“如果我們是用聽覺反饋來比較校對特定語言,那么這種錯誤應該很快就會被發(fā)現(xiàn),”他說,“但是,如果聽覺反饋是這個動態(tài)解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錯誤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
就此研究人員展開了研究, Lind 等人召集了一些志愿者,參加一個稱為 Stroop 的測驗,在這個測驗中,參與者需要看一個單詞:“red”,但這個詞是用藍色顯示的,然后說出這個單詞的顏色,比如這個例子就是說出藍色,在檢測過程中,參與者通過耳機聽到自己的回答,然后記錄下這些回答, Lind 有時會播放錯誤的回答,令參與者對這些錯誤的回答作出聽覺反饋。 Lind 還選擇了“grey”和“green”(瑞典語為 grå 和 grön ),因為這兩個詞的聲音相似,但有不同的含義。
之后研究人員又進行了深入的實驗,他們令參與者聽到一個新單詞,然后突然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個提問,問他們剛才他們說了什么,是否能發(fā)現(xiàn)檢測開關(guān)。如果聲控軟件捕獲的時機恰恰好--也就是錯誤的單詞在參與者開始說話的5-20毫秒內(nèi),這樣在85%未檢測到的情況里,參與者認為自己說了錯誤的那個單詞,這表明說話的人需要聽到自己的聲音,來幫助確定特殊的含義。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sychological Science》雜志上, Lind 表示,他對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并不感到驚訝,“當你說一件事,但聽到自己清楚地說別的東西的時候,這種作用不可忽視”他說。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xù)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在滿足...[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