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醫(yī)學(xué)資源 > 江蘇省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2)(3)
【填空題】
l.中醫(yī)辨證主要是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與熱的產(chǎn)生主要取決于________和________兩個方面。
3.臨床常見的寒熱類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谷善饑多見于________??;饑不欲食是_______的表現(xiàn)。
5.常色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病色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6.面色萎黃,主_________;面色黃而虛浮,主__________。
7.觀察舌質(zh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舌下絡(luò)脈是望舌質(zhì)的主要內(nèi)容。
8.苔灰黑干燥主________,苔灰黑潤滑主________。
9.帶下黃稠臭穢者,多屬_________;帶下清稀而腥者,多屬____________。
10.“四季平脈”為:春微__________,夏微_________,秋微_________,冬微___________。
11.脈律不齊的脈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至虛有盛候”是指_________證,“大實有贏狀”是指________證。
13.陰陽的盛衰,表現(xiàn)為陽虛則寒的________證,陰虛則熱的______證,陰盛則寒的_________證,陽盛則熱的_______證。
14.陰虛證的舌脈特征是,舌象為_______,脈象為_______。
15.引起心脈痹阻證的常見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脾病常見虛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肺病常兼見表證癥狀的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少腹、前陰、巔項冷痛,應(yīng)診斷為______證。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多屬于____證。
19.因感邪的性質(zhì)不同,太陽經(jīng)證有_______證與_______證的區(qū)別。
20.潮熱是指________,或______,如_______的癥狀。
【是非判斷題】
1.“辨病”與“辨證”的含義相同。 ( )
2.主訴是病人就診時所陳述的最主要的癥狀或體征。 ( )
3.患者頭痛,后頭部連項痛屬厥陰經(jīng)頭痛。 ( )
4.月經(jīng)先期,質(zhì)稀量少者多因氣虛所致。 ( )
5.根據(jù)五輪學(xué)說,黑睛屬肝,稱“風(fēng)輪”。 ( )
6.患者神志昏糊,胡言亂語,聲高有力,謂之譫語,因熱擾心神所致。 ( )
7.哮在發(fā)作期每與喘促相兼,而喘則未必兼哮。 ( )
8.病和證均以癥作為診斷的基礎(chǔ)。 ( )
9.寒證,是感受寒邪所表現(xiàn)的證候。 ( )
10.脅間飽滿,咳唾引痛,胸悶息促,是為支飲。 ( )
11.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均可見到脾氣虛癥狀。 ( )
12.腎開竅于耳,故耳鳴耳聾皆屬腎虛病變。 ( )
13.六經(jīng)病證中三陽病多熱多實,三陰病多虛多寒。 ( )
14.舌質(zhì)鮮紅起芒刺,多為熱入營血。 ( )
15.病人頸前頜下,腫塊如壘,累如串珠者,是謂癭瘤。 ( )
【名詞解釋】
1.除中 2.里急后重 3.善色 4.陰黃 5.透關(guān)射甲 6.有根苔
7.腐苔 8.癥 9.表證 10.六陽脈 11.鏡面舌 12.舉、按、尋
13.戴陽證 14.解顱 15.肌膚甲錯16.熱證 17.合病 8.陽明經(jīng)證
19.腎不納氣證 20.病
【病案分析題】(要求回答:辨證、治法、主方)
1.許某,男,40歲,干部。素有“神經(jīng)衰弱”癥,經(jīng)常失眠,近因每日開會至深夜,病情更甚,自訴心煩不寐,有時徹夜難眠,縱然入睡片刻,亦是睡眠不實而夢多:白天則覺頭腦暈沉,心悸更甚,口苦咽干,飲食無味,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診見形體消瘦,舌紅體小,舌苔薄黃,脈弦細(xì)而數(shù)。心律96次/分,體溫37.5℃,血壓148/92mmHg。
2.易某,女,10歲,學(xué)生。3天前放學(xué)后冒雨回家,次日即發(fā)燒,流清鼻涕,稍有咳嗽,服西藥和中藥2劑(藥物不詳)未效。今臥床不起,咳嗽加劇,氣急而喘,并訴喉嚨痛,時欲飲冷,小便短少,顏色深黃,查:體溫38.9℃,面赤唇干,鼻翼煽動,皮膚干燥,咽部輕度紅腫,兩肺呼吸音粗糙,舌質(zhì)鮮紅,苔薄黃而干,脈數(shù)有力。
3.張某,女,30歲,工人。月經(jīng)量多,身有紫斑3年,患者近3年來月經(jīng)常常提前,且出血量多,行經(jīng)10余日方凈,月經(jīng)色淡,皮膚常有紫斑,已經(jīng)期尤著。素日并感頭暈眼花,心跳氣短,食納不香,飯后腹脹,稍有進(jìn)食不當(dāng)則大便稀薄,精神不振,夜臥不安,肢體常覺麻木?,F(xiàn)月經(jīng)來潮第6天,諸癥加重,故來診治。形體消瘦,面色無華,雙下肢可見散在性大小不等的青色斑塊,舌質(zhì)淺淡,舌苔薄白,脈象細(xì)弱。
4.易某,男,55歲,農(nóng)民。平日性情急躁,患左側(cè)偏頭痛已3年,西醫(yī)診斷為“繼發(fā)性青光眼”建議行右眼摘除。術(shù)后頭痛仍不減,反煩躁如狂,認(rèn)為是因手術(shù)傷害所致,經(jīng)眼科檢查,并無異常,治亦無效,乃求治于中醫(yī)。自覺身熱脅脹,頭痛陣作,煩躁不眠,口苦而干,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脈弦而數(shù);舌紅苔薄黃。
5.劉某、男,20歲,學(xué)生。患者3年前,于1次“感冒”后,出現(xiàn)面、瞼浮腫,小便短少,腰痛,在某醫(yī)院診斷為急性腎炎。經(jīng)住院治療后浮腫逐漸消退,自以為病已痊愈,未再作治療。然從去年起又經(jīng)常出現(xiàn)浮腫,下肢較為明顯,經(jīng)休息和服利尿藥后,浮腫即消,故仍未重視。上月因勞累而浮腫又發(fā),服藥無好轉(zhuǎn),而***診治。病人現(xiàn)全身浮腫,下半身尤為顯著,尿少,身倦無力,四肢不溫,面白唇淡,腰膝酸軟,且畏寒涼,食納一般,大便尚調(diào),舌質(zhì)淺淡,舌體稍胖,舌苔薄白,脈象沉細(xì),小便化驗;蛋白(++)。
答案
【A型題】
1.C 2.A 3.B 4.C 5.D 6.B 7.B 8.B 9.E 10.B
11.D 12.D 13.D 14.B 15.A 16.C 17.B 18.A 19.B 20.A 21.C 22.C 23.A 24.A 25.D 26.D 27.D 28.B 29.D 30.B 31.B 32.B 33.B 34.A 35.B 36.B 37.C 38.B 39.D 40.B
【B型題】
1.E 2.C 3.A 4.B 5.D 6.C 7.B 8.C 9.D 10.C
11.B 12.D 13.A 14.C 15.C 16.E 17.A 18.B
【X型題】
1.ACDE 2.**E 3.**E 4.**D 5.BCDE 6。**D
7.BCDE 8.ACE 9.CE 10.BCE
【填空題】
1.病位;病因;病性;病勢 2.病邪的性質(zhì);陰陽的盛衰
3.惡寒發(fā)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寒熱往來4.消渴;胃陰虧虛
5.明潤,含蓄;晦暗,暴露 6.脾胃氣虛;脾虛水泛
7.神;色;形;態(tài) 8.里熱熾盛;陰寒內(nèi)盛
9.濕熱下注;寒濕下注 10.弦;鉤(洪);毛(浮);石
11.結(jié)脈;代脈:促脈 12.真虛假實;真實假虛
13.虛寒;虛熱;實寒;實熱 14.舌紅少苔;細(xì)數(shù)
15.血瘀;痰阻;寒凝;氣滯 16.脾氣虛證;脾陽虛證;脾虛氣陷證;脾不統(tǒng)血證
17.風(fēng)寒犯肺證;風(fēng)熱犯肺證;燥邪犯肺證;風(fēng)水相搏證 18.寒滯肝脈;腎陽虧虛
19.太陽中風(fēng);太陽傷寒 20.按時發(fā)熱;按時熱甚:潮水之來有定時
【是非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名詞解釋】
1.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氣將絕之象。
2.指腹痛窘迫,時時欲瀉,**重墜,便出不爽,是濕熱痢疾主癥。
3.病色光明潤澤者,稱為善色,說明精氣未衰,胃氣尚榮,預(yù)后較好。
4.指面色黃而晦暗如煙熏,多因寒濕郁阻所致。
5.指小兒指紋透過風(fēng)、氣、命三關(guān),一直延伸到指甲端,提示病情危重。
6.指舌苔緊貼舌面,刮之難去,似從舌體長出來的一樣。
7.指苔質(zhì)疏松,顆粒較大,舌邊中皆厚,刮之易去,其狀如**堆積舌面。
8.指疾病所反應(yīng)的單個癥狀、體征,是機體病變的客觀表現(xiàn)。
9.指外邪犯表,病變反應(yīng)在身體淺層,以惡寒、發(fā)熱、脈浮為主癥的證候。
10.凡兩手寸關(guān)尺六脈常洪大等同,而無病象者,稱為六陽脈。
11.指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潔如鏡者,多因胃氣匱乏,胃陰枯涸。
12.指切脈的指力輕重,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
13.指久病重病,面色蒼白,但時泛紅如妝,陰盛格陽之假熱證候。
14.指小兒囟門遲遲不能閉合,是腎氣不足,發(fā)育不良的表現(xiàn)。
15.指皮膚粗糙如鱗,撫之澀手,是血虛挾瘀所致。
16.指感受熱邪,或陰虛陽亢,致使機體的機能活動亢進(jìn)所表現(xiàn)的具有溫、熱特點的證候。
17.指六經(jīng)病證中,兩經(jīng)或三經(jīng)的證候同時出現(xiàn),如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
18.指陽明病邪熱彌漫全身,充斥于陽明經(jīng),而腸道尚無燥屎的證候。
19.指腎氣虧虛,納氣無權(quán)而表現(xiàn)為短氣、喘息為主的證候。
20.對疾病全過程的特點、規(guī)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病案分析題】
1.辨證:心陰虧虛,心神不寧證。
治法:滋陰安神。
主方:天王補心(丹)湯加減。
2.辨證:肺熱熾盛證。
治法:清熱宣肺,止咳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湯加味。
3.辨證:脾不統(tǒng)血,心肝失養(yǎng)證。
治法:補脾攝血。
主方:歸脾湯加減。
4.辨證:肝火上炎證。
治法:清瀉肝火。
主方:瀉肝散加減。
5.辨證:腎陽虛水泛證。
治法:溫腎利水。
主方:濟生腎氣(丸)湯加減。
***主要作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之先興奮后抑制,甚至麻痹;感覺神經(jīng)、橫紋肌、血...[詳細(xì)]
臨床醫(yī)囑手冊電子書匯總[詳細(xì)]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