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真心,禮重情更重!21歲的葉勁,在患惡性腦瘤被判定腦死亡后,其心臟被父親葉紹毅捐給了北京12歲的小包,肝、腎、眼角膜捐給了另外5人。如今,葉勁的心臟已在小包的身體內(nèi)存活并跳動,另外5人也獲得了新生和光明。感動之余,人們不禁要問葉勁是怎樣的一個人?昨日,記者趕赴葉勁位于廣西的老家,聽葉勁的親友講述這個山里孩子真實的故事。
》對家人
噓寒問暖很孝順
父親葉紹毅說,在農(nóng)村來說,兒子的性格算是開朗的,有時也很細膩,像女孩兒一樣,打工期間還經(jīng)常打電話問候父母、奶奶。
葉勁的家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賀州市昭平縣樟木林鄉(xiāng)樟林村,從賀州市一路進去,彎彎曲曲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
昨(5,以下同)日下午,廣西紅十字會、181醫(yī)院及樟木林鄉(xiāng)**等單位的負責人,帶著獎給葉勁的榮譽證書以及人道救助金,來到葉勁家中進行慰問。提及葉勁捐獻的器官,葉勁的父親葉紹毅、86歲的奶奶和50歲的媽媽等親人不住地抹眼淚。
提及兒子,葉紹毅稱,葉勁也沒什么特別的。父子在一起的時間,一年中算起來也超不過10天,“就是過年回家呆幾天,一回來后就去找同學、找他的朋友聊了”.葉紹毅說,在農(nóng)村來說,兒子的性格算是開朗的,有時也很細膩,像女孩兒一樣,“他懂得噓寒問暖,很孝順,即便在打工期間,也經(jīng)常打電話來問候父母、奶奶的身體好不好”.
葉紹毅說,作為父親,他很少和葉勁溝通,孩子在他面前也從不開玩笑。“我從來沒打過他。就是打過一次大兒子,那時他還小,有次沒問我便從我兜里拿了錢,我打了他一次,也以此警示葉勁,他對我應該是怕的感覺。”葉紹毅說,他對葉勁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偷,不搶,不***,不搞歪門邪道!”
葉勁在家排行老小,自小是奶奶帶大的,是奶奶的“小棉襖”.“他在外面打工,攢點錢都會寄家來,還給我買吃的。他隨時都會問我,腿痛了嗎?腰痛了嗎?要去桂林大醫(yī)院看病??!”奶奶不斷抹著眼淚說,有一段時間她去桂林連著看了3家醫(yī)院,還一周去醫(yī)院打一次針,如果不去,就怕葉勁擔心。
“現(xiàn)在我的小孫孫不在了,我心理想不開。你說他病得都這么可憐了,還被劃得這兒一刀,那兒一刀……我吃飯也吃不下,晚上睡一下就醒了,”奶奶最后嘆著氣說,“事情既然這樣了,還是祝福得到葉勁心臟的孩子好好活著,再想不開,也得想開了。”
》對女友
為了愛選擇離開
葉勁媽媽說,他不接電話不告訴女友病情,因為“那樣她就不會離開我了”,他的意思就是不想拖累人家。
在老家,和葉勁同齡的孩子,早早就結婚有了自己的娃。為了葉勁能早點將媳婦娶回家,父母也借遍親友建了一處新院落。21歲的葉勁,因為一心想多攢點錢還債,雖然違逆父母沒有結婚,但還是給自己找了個一起在廣東打工的重慶女孩兒。“叫小徐,那女孩兒我們都很喜歡,前年春節(jié)葉勁帶她回來過,”葉勁媽媽說,女孩兒很能干,“洗碗刷鍋,做菜做家務活兒,趕緊利落。”
去年8月30日,葉勁突然頭暈頭痛,小徐陪他去醫(yī)院檢查,說是腦出血;9月1日,女友送葉勁回家,因為只請了一周假,期滿后小徐就走了。“開始他們還常通電話,可3個月后,我們常聽到他的電話鈴響,但他不接電話,”葉勁媽媽說,有一段時間夜里,小徐打不通葉勁的電話,就開始打她的電話,“他一看號碼是小徐打的,就把我的電話也給拿走關機了。”
“我說,人家打電話給你,兩人好也好,不好也好,你要接,要說清楚。”葉勁媽媽說,“但他說,‘我不能給她說,那樣她就不會離開我了。’”葉勁媽媽說,“他的意思就是不想拖累人家。”
葉勁媽媽說,今年5月1日,小徐終于知道了葉勁的情況,她哭著打電話給葉勁的哥哥說:“葉勁得了那么重的病,你們?yōu)楹尾桓嬖V我?”
葉勁走了,小徐讓葉勁哥哥寄去了葉勁的很多照片。“我們告訴小徐說‘對不起’!”葉紹毅說。
》對同鄉(xiāng)講義氣一副熱心腸
發(fā)小葉羽武說,好不容易攢了50元,村里說要修路,葉勁就動員他把錢一起捐了。下雨天,他們兩個輟學的孩子守在濕滑的橋邊,幫老人推車,背孩子過橋,因為是“一個村的”.
葉姓在樟林村是個大家族,每到過年,葉紹毅便會帶著全族人到葉氏祠堂祭拜,村里也會有舞龍、舞獅等慶?;顒?。
村里80%的男孩子都是沒讀完初中就退學打工,葉勁的發(fā)小葉羽武,讀到初二就輟學了。葉勁堅持到了初三,因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他說也想退學,父母便也沒逼他讀書。
兩個十幾歲的男孩兒聚在一起,開始謀劃“賺錢大計”.“他太講義氣了,有誰說要干什么事,他就總一副熱心腸,最終也沒能攢上什么錢。”葉羽武說,最初兩人跟著村里的舞龍舞獅隊去舞龍,葉勁是扛大旗的,舞一天能掙10元錢,“開始我們倆都攢著,可是攢到50元的時候,村里說要修路,他就動員我把錢一起捐了”.那時,村里的路還是條黃泥巴路,一到下雨,河水就會漫過小橋,橋頭濕滑難走,兩個輟學的孩子就守在橋邊,幫老人推車,背孩子們過橋。“我那時想不通,咱自己的活兒都沒干完,幫他們干嘛?葉勁總是嘻嘻笑著說‘一個村的’。”
為了賺錢,2008年葉勁開始動員葉羽武等人出去打工,“他說他堂哥在中山,至少吃住沒問題”.4個男孩兒在葉勁的帶領下,自昭平縣城坐車趕到中山,因4人商定要在一塊工作,所以一個多月都沒找到能同時收下4人的活兒,“我們買一塊錢的米,多兌水,煮了一起吃。從他堂哥家搜出硬幣,湊一元買包方便面一起吃,”葉羽武說,那時晚上,堂哥住處還有女朋友,4個人只能一起睡走廊。
再后來,遇到一個鞋廠招工,4人改變了策略,“葉勁說他先進工廠,這樣我們至少可以有飯吃”.
進鞋廠后的葉勁很快和工友混熟了,“他愛交朋友,一下人家借給他500元錢,他給我了300元,另兩個人一人100元,我說你怎么辦,他說鞋廠包吃住。后來一到發(fā)工資了,他就說‘你們過來’。”
葉羽武對葉勁記憶最深的是一次趕集碰上了賊。“2011年春節(jié)回家,我們幾個人一起趕集,在街頭聽見一個女孩子喊‘抓賊’,我們看到前面有個人邊跑邊往褲兜里塞錢,葉勁一個箭步上去摁倒了那人,搜出了女孩兒被盜的400多元。我們把那賊送到了派出所,所長問我們叫啥名,葉勁說,不留了。他說討厭偷七偷八的。”
》他走了全家支持器官捐獻
聽說葉勁的器官救治了包括小包在內(nèi)的6個人,葉紹毅說:“兒子的器官,能對別人有用,我感覺這樣做很值得。好男兒就該有擔當!”
葉勁1.8米的個頭,生病前體重130斤,生病后的他十分消瘦,體重僅剩95斤。
去年8月30日,葉勁突然感到頭暈頭痛,到醫(yī)院檢查說是腦出血。葉紹毅接電話后讓葉勁回了家。
去年9月1日,到家第二天,葉勁就被父親帶去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連續(xù)兩天做核磁,醫(yī)生都說溢血覆蓋面是黑的,看不出來,只知道是腦出血。9月4日,葉紹毅拿著兒子的膠片去昭平縣人民醫(yī)院,專家仍說看不出來,讓過3個月再做血管造影。此后連續(xù)3個月,葉勁每個月都去做CT,仍是看不出來。
今年2月8日,葉勁在家過了最后一個春節(jié)。2月16日,葉勁再到賀州市人民醫(yī)院做核磁,2月19日核磁結果顯示是腦血管瘤。9天后,醫(yī)院為葉勁開刀切掉了血管瘤。
“3月3日,化驗結果出來才知道是惡性腫瘤。”葉紹毅知道了這個結果后,沒有告訴葉勁,也沒有告訴家人,“心理難過,醫(yī)生告訴我說,如果治療得好,就是3年到5年,如果治療不好,也就是一兩個月。”葉紹毅說,手術很成功,葉勁很開心,還用左手發(fā)短信給朋友報平安,看孩子開心的樣子,他把一切都埋在了心理。
3月14日出院的葉勁,3月18日又住回了柳州市人民醫(yī)院。接下來的兩天,他接受了兩次伽馬刀手術,以殺死殘余的癌細胞。4月6日,葉勁又做了腦積液分流手術。病情好轉了4天后,便又往不好的方向發(fā)展,葉勁脖子后仰得太厲害了,請了很多專家也沒辦法治好。此后,隨著病情的惡化,葉勁的意識也逐漸模糊了,“很痛苦,從沒喊過一次痛”.
4月30日,葉勁出現(xiàn)呼級衰竭,病情嚴化,葉紹毅對愛人說,“兒子的病沒治了”.
葉紹毅說孩子自始至終不知道自己的心臟器官等會被移植。“以前看電視,我也知道有移植。4月28日吧,181醫(yī)院的醫(yī)生到賀州人民醫(yī)院看一個病人,可能那里的醫(yī)生將葉勁的情況告訴了他們。后來,賀州人民醫(yī)院醫(yī)生問我想不想捐獻,當時我心理想我兒子不會那么快走的,就說這個以后再說吧。”
5月1日上午6時,葉勁被確定為腦死亡。隨后,葉紹毅通知了所有的親友,決定將葉勁的心臟、肝臟、腎臟、角膜捐出。
第二天,葉紹毅跟大兒子說了要捐獻的事,大兒子沒意見,從福建趕來的女兒也支持,但是二兒子不贊成。“如果捐出去對大家有用的話,我覺得可以捐出去,這總比燒了強。”
葉家是個大家族。獲知葉紹毅要捐獻兒子的器官,各個家族的分支均派出了代表,葉紹毅遠在福建的姐姐們也趕來了:“大家都很支持,能幫助別人,就是件好事。”
昨天下午,接過廣西紅十字會秘書長龍軍勝遞上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榮譽證書,葉紹毅幾度落淚。據(jù)介紹,葉勁的心臟救治了北京的小包,腎臟分別移植給了51歲的廣西人黃先生和一名江西患者,肝臟給了重慶患者,兩個眼角膜則被送往廣州。對此,葉紹毅說:“兒子的器官,能對別人有用,我感覺這樣做很值得。好男兒就該有擔當!”
相關閱讀:
"千里送心"追蹤:昨日脫離呼吸機 可少量進食
北京換心男孩已清醒 生命體征平穩(wěn)
腦死亡=真死亡?“千里送心”引爭議
千里送心救活男孩引爭議 腦死亡摘心被指有悖法律
器官移植需保障 腦死亡立法應提上日程
用制度性力量消除"千里送心"爭議
桂林北京"千里送心"救助12歲男孩生命大接力紀實
"千里送心"背后的法律爭議
"千里送心"父親談兒子 好男兒就該有擔當
“千里送心”帶來的不能只有感動
醫(yī)師節(jié)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為形式,更成為醫(yī)生的一種負擔,各地醫(yī)院為了迎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