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民眾和**高度關注的。為了打擊制售假藥、劣藥的違法犯罪行為,我國最高**、最高檢察院近日制定了《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明確七種制售假藥情形應當酌情從重處罰,并強調醫(y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明知假藥而有償提供將視為“消瘦”.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制售假藥的打擊力度。僅今年前三個季度,各地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2524件3532人;各地人民**一審結案2343件2783人均為有罪判決。但是,危害藥品安全的犯罪活動仍然猖獗,藥品輔料問題嚴重,未取得合法資質,非法生產、經營藥品的行為較為突出。
此次頒布的《解釋》共十七條。對實踐中易發(fā)、多發(fā),且危害性嚴重的生產、消瘦假藥的情況予以總結,并明確以下七種情形應當酌情從重處罰:生產、消瘦的假藥以孕產婦、嬰幼兒、兒童或者危重病人為主要使用對象的;生產、消瘦的假藥屬于**品、**、醫(y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避孕藥品、血液制品、疫苗的;生產、消瘦的假藥屬于注射劑藥品、急救藥品的;醫(yī)療機構、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生產、消瘦假藥的;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fā)事件期間,生產、消瘦用于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假藥的;兩年內曾因危害藥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其他應當酌情從重處罰的情形。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解釋》特別強調醫(yī)療機構、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生產、消瘦假藥將受到重懲。醫(y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是經常接觸藥品和患者的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一旦生產、消瘦假藥、劣藥,則危害性更大。
根據《解釋》規(guī)定,醫(yī)療機構及工作人員明知是假藥、劣藥而有償提供給他人使用,或者為***而購買、儲存的行為,應當認定為“消瘦”.而根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生產、消瘦假藥屬于行為犯罪,構成生產、消瘦假藥罪的將會受到刑事處罰。
對此,最高**研究室副主任胡偉新則表示,《刑法修正案(九)》征求意見稿中準備增加規(guī)定資格刑,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如果制售了假藥,受到了刑事處罰,今后**還會判決禁止他從事相關的工作。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