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反應是變態(tài)反應。一般來說,關于青霉素為過敏的解釋大致是:青霉素及其降解產物均為半抗原。青霉素是由β—內酰胺和噻唑二個環(huán)組成的小分子藥物,它本身沒有抗原性,不能直接引發(fā)過敏反應,青霉素中的高分子雜質是產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雖然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其制劑中所含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產物(如青霉素烯栓酸,青霉噻唑酸等)作為半抗原進入人體后,可與蛋白質,多糖及多肽類結合而成為全抗原,引起過敏反應。但是,對于許多國家比如美國﹑英國的青霉素在使用前不需要做皮試,甚至香港也如此的時候,許多臨床工作者很茫然:原來青霉素居然還有不做皮試的?!到底這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矛盾和差別呢?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1,純度原因——青霉素本身不會導致過敏,過敏是因為純度不夠,由雜質與機體產生的抗原-抗體結合反應。目前許多研究都普遍的把這歸結到我國的制藥工藝的不足上面(70年代的國家課題)。如果確實如此,那么就可以精良工藝﹑提高純度,從而杜絕過敏現(xiàn)象。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說真的是因為制藥的工藝達不到要求,那么,是不是我們平時所用的任何一種藥物(包括溶酶)都有可能存在著純度不夠的問題?進一步言之,也就是說是否任何用藥都可能導致過敏,都需要做皮試呢?比如各種溶媒,維生素類?而且臨床上也曾經有過關于5%葡萄糖水過敏的報道。很顯然,我們沒有這樣來做,實際上也無法做到。
2,結構特殊——當然,藥物自身結構的特殊可能對這有所影響。但是,我們從來不曾在任何地方或是書本上可以找到與之相關聯(lián)的循證醫(yī)學的東西。關于青霉素的相關實驗到底是如何實施的,而且由于它的不確定的危險性又豈能在人體上試驗?這就有必要懷疑結論的來源了。同種物質,國內外青霉素的結構應該具有完全相同的分子式。而且體內降解的過程及其產物,也應該絕對是沒有國內外的區(qū)別的——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解釋國外為什么不需要做皮試呢?
3,人種問題——也許可能存在這種因素的干擾。但是,至少港人應該與我們同源。而且,就算這個理由說的過去,那么教科書上面的有關解釋豈不是成了偽科學?
還有解釋就是儲存﹑運輸﹑配制后存放環(huán)境和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雜質易于產生從而導致過敏反應。但是,這些環(huán)節(jié)流程,國外的青霉素、國內別的藥物同樣會遇上。我們又該如何來合理解釋?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由于青霉素本身結構的特殊性使制藥工藝達不到理想的要求,再加上諸多相關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現(xiàn)在中國有著大大小小幾千家的醫(yī)院和診所,幾乎所有的地方每天都要涉及青霉素皮試,每天都要在上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這樣,還要冒著做皮試也可能會致死的人命關天的風險。何況是長年累月,何況是還有那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其他抗生素,它們往往也被謹小慎微的同蹈覆轍。
醫(yī)學本來是很嚴謹?shù)膶W問,現(xiàn)在卻只能讓人感慨。不過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應改為青霉素來正名,以免繼續(xù)造成誤區(qū)。我們應該明確的說:青霉素不過敏,而是雜志過敏;“青霉素過敏現(xiàn)象”應該被叫做“與青霉素相關的過敏現(xiàn)象”。
附:國外——1,皮試假陽性和未做皮試這兩種情況下青霉素過敏發(fā)生的幾率大體相當;2,由于制藥工藝和技術較好,生產時高分子雜志的含量控制已經達到免皮試的水平。另:青霉素本身致敏。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