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治療(2)
2011-01-11 15:51
閱讀:6819
來源:中國心電學網(wǎng)
作者:大*勒
責任編輯:大彌勒
[導讀] 室性早搏(室早)好似變化莫測、玄妙無窮的萬花筒。室早的治療原則是不予以針對性治療,更不能對無癥狀性室早進行長期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針對明確病因室早的治療十分必要,對于頻發(fā)、復雜、伴有明顯癥狀的室早,中西藥治療都可選擇。
表1 Myerburg室早危險度分級法
Schamaroth室早分類
根據(jù)室早的QRS-ST-T形態(tài),斯卡馬洛斯(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早與病理性室早的心電圖鑒別要點(表2),其同樣適用于動態(tài)心電圖。功能性室早通常不伴器質(zhì)性心臟病,也無明顯臨床癥狀,對預后無明顯影響。而器質(zhì)性室早常伴器質(zhì)性心臟病,其預后決定于器質(zhì)性心臟病的類型與程度。
表2 Schamaroth室早分類法
室早后心律震蕩:預警猝死的新技術(shù)
心律震蕩(heart rate turbulence)是指一次室早后竇性心律有短期的快慢波動,即正常情況下,室早后的竇性心律應出現(xiàn)先快后慢的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消失則為異常。主要檢測指標為震蕩起始(TO)及震蕩斜率(TS)。TO正常是指室早后的RR間期有暫時先快的現(xiàn)象。TO≥0時為正常,代表室早后的竇性心律有加速現(xiàn)象。TS是指室早后的20個竇性心律中任意5個RR間期的最大斜率。TS正常時>2.5 ms/RR,提示室早后竇性心律存在后慢的情況。
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對于缺血性心臟病患者,TO和TS是兩個死亡高危的***預測指標,TO≥0,而TS≤2.5 ms/RR時為異常。一項研究(MPIP)顯示,TO≥0者2年死亡率為11%,TO≥0者為20%,而在另一項研究(EMITA)中分別為11%和27%。在MPIP研究中,TS正常者(陰性)2年死亡率為9%,陽性者為27%,而在EMITA研究中則分別為9%和26%。由此可見,TO或TS陽性者的猝死危險增高,兩者均異常的預測能力更強。總之,室早后沒有特征性竇性心律震蕩,是急性心梗和心衰患者猝死率升高的預測指標。
版權(quán)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