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fā)現(xiàn),一種耐抗生素細菌可通過改變基因構成的方式躲避多種抗生素作用,并首次詳細描述了該機制的作用過程。該研究被認為是藥物研發(fā)的關鍵步驟,有助于開發(fā)出能對付“超級細菌”的新藥。相關論文4月28日在線發(fā)表于科學快遞網(wǎng)站上。
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與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斯奎爾·布克領導的研究團隊瞄準了一種由非人類病原體葡萄球菌sciuri進化而成的超級細菌中發(fā)現(xiàn)的蛋白質Cfr。他們通過基因交叉,讓Cfr進入人類鼻子和皮膚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種葡萄球菌aureus。對從美國、墨西哥、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和愛爾蘭等不同國家分離的葡萄球菌aureus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Cfr基因能有效抵抗7種抗生素。這表明,擁有Cfr基因的細菌有著明顯的進化優(yōu)勢。
布克解釋說,Cfr基因合成的蛋白質在細菌耐抗生素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它能很容易從非人類病原體傳播給其他能感染人的細菌類型??筛腥径喾N耐抗生素細菌。
細菌細胞中有一種核糖體,能制造各種蛋白質供細菌生存所需??股啬芘c該核糖體結合,通過擾亂核糖體的功能殺死細菌。這一過程正是通過甲基化作用來實現(xiàn)的。所謂甲基化作用是指,酶在核苷酸(DNA和RNA的結構單位)的特定位置加上一個小分子標記的過程。
布克和同事繼續(xù)對Cfr蛋白的甲基化過程進行了詳細研究,獲得了從分子水平上反應甲基化作用化學機制的清晰三維圖像。Cfr蛋白通過甲基化作用,能給核糖體貼上與抗生素結合的分子標記,卻不會擾亂其功能。其在核苷酸上附加分子標記的特殊位置跟其他常規(guī)標記位置不同,使其具有能抵抗一般化學方法修改的性質。正是通過這種作用,細菌進化出了非常聰明的抵抗抗生素的機制。
布克指出,知道了細菌細胞如何躲避多種抗生素的特殊機制,就可以設計出新化合物來擾亂這一過程,讓常規(guī)的抗生素發(fā)揮作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