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知識:竇性心動過速與竇性心動過緩
2018-11-16 16:00
閱讀:6709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陳海兵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竇性心動過速多為交感神經興奮或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所致,為竇房結自律性增高而引起。臨床上常見于運動、情緒激動、飲酒或咖啡、疼痛、發(fā)熱、急性心肌炎、心包炎、貧血、甲亢等。
背景知識
1907年,英國解剖學和生理學家keith和Flack首次發(fā)現了竇房結,并報道了竇房結是哺乳動物正常心搏的起始部位。精確的心內標測顯示,竇性激動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并且可能是多源的。在人類,竇房結具有最高的自律性,正常竇性心律基本整齊,其頻率范圍,國際上公認為60-100bpm。嬰兒為130-150bpm,兒童為90-120bpm。著名心電生理學家于1995年所著的《心電生理學》(第2版)中指出,Spodick于1992年檢查的500名男女青年后,認為把竇性心律的范圍定在50-90bpm較為合適。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小組(WHO/ISFCTaskForce)認為竇房結固有頻率為50-100bpm,而我國的謝振武在2002年研究報道為55-95bpm。在臨床上,竇房結功能紊亂是引起緩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一、竇性心動過速
竇性心動過速是指竇房結自律性增高,頻率超過正常值上限,即成人心律>100bpm,一般不超過160bpm??赡苁鞘芙桓猩窠浥d奮的影響,可使PR間期及QT間期略縮短,但QTC正常。如竇性心動過速持續(xù)時間較長,還可引起繼發(fā)性的ST段輕度下移及T波的雙相和倒置。
心電圖診斷標準:
⑴、P波為竇性(P波在Ⅰ、Ⅱ、avF、V3-6直立,avR倒置)。
⑵、PR間期在0.12-0.20s之間。
⑶QRS波群呈室上型。
⑷頻率大多在100-140bpm之間。
案例1:患者女性,64歲;心電圖診斷:竇性心動過速。
臨床意義
竇性心動過速多為交感神經興奮或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所致,為竇房結自律性增高而引起。臨床上常見于運動、情緒激動、飲酒或咖啡、疼痛、發(fā)熱、急性心肌炎、心包炎、貧血、甲亢等。
二、竇性心動過緩
竇性心動過緩是指竇房結發(fā)出激動的頻率低于正常下限,即成人心律<60bpm,一般為45-59bpm,偶爾可慢至40bpm.多見于中老年人、青年人及運動員。
心電圖診斷標準:
⑴、P波為竇性(P波在Ⅰ、Ⅱ、avF、V3-6直立,avR倒置)。
⑵、PR間期在0.12-0.20s之間。
⑶QRS波群呈室上型。
⑷頻率大多在45-59bpm之間。
⑸常伴有竇性心律不齊或出現逸搏、干擾性房室脫節(jié)。
案例2:患者男性,68歲;心電圖診斷:竇性心動過速。
臨床意義
竇性心動過緩多由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引起,少數是由于竇房結本身病變引起。竇性心動過緩常見于正常人,其心血管狀態(tài)良好,不會引起臨床癥狀,無需特殊治療,只要針對原發(fā)疾病進行處理。僅當心律過于緩慢或同時存在器質性心臟病時,表現頭暈、胸悶、心絞痛、心功能不全、中樞神經障礙,則給予阿托品、**或含服異丙腎上腺素,以提高心律。
參考文獻:
1、沈衛(wèi)峰,貝政平主編.心血管病診療標準[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13.01.
2、卞士平,鄭宏超,胡偉國,繆培智主編.臨床心電圖診斷圖譜新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11.
3、盧喜烈主編.心電學技術規(guī)范化培訓綱要[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12
4、史訓凡,楊天倫,裴志芳主編.湘雅經典心電圖診斷圖譜及解析[M].2014
5、陳清啟主編.心電圖學第2版[M].2012
6、蘇拉維茨(BorysSurawicz)著;尼蘭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繼鴻譯;洪江譯.周氏實用心電圖學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4.01.
7、程樹槃林琦等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與電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