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肉桂10g,鹿角膠15g(烊化),肉蓯蓉10g,熟地15g,青皮10g,浙貝母20g,海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15g,白術15g,茯苓15g,莪術10g,紅花10g。
功能 溫補脾腎,行氣化瘀,化痰軟堅,散結消癭。
主治 甲減伴甲狀腺腫大,癥見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腫,舌淡暗,脈遲緩。
用法 除鹿角膠烊化外,余藥浸泡半小時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各服200ml。
方解 甲減伴甲狀腺腫大,屬中醫(yī)學“癭病”范疇。正氣不足,或甲亢過用寒涼,或用西藥失治,或外邪直入少陰,致腎陽虛衰;加之憂思惱怒肝氣郁結,致使氣滯、血瘀、痰凝,肝氣橫逆挾痰瘀循經上行于喉頸部,凝結壅滯成塊為癭。故本病病機特點是正虛邪實,虛則脾腎陽虛,實則痰血凝滯。治當溫補脾腎,尤以溫補腎陽為主,行氣活血、化痰軟堅散結為輔。方中肉桂、鹿角膠、肉蓯蓉、熟地,壯陽溫腎以生少火元陽,加用熟地者,旨在“陰中求陽”;白術、茯苓健脾益氣、淡滲利濕,以復后天運化;青皮、莪術、紅花、浙貝母行氣血化痰瘀;海浮石、海藻、夏枯草化痰軟堅、散結消癭。諸藥合用,溫腎健脾治其本,行氣活血化痰軟堅治其標,標本兼顧,補瀉兼施,但總以溫補腎陽治本為主。甲減為典型的陽虛證,而陽氣生成源于腎,腎為先天之本,內寓元陽真火,是一身陽氣之根本,人體五臟之陽皆賴腎中陽氣以生發(fā),故甲減之陽虛,其根在腎,其治也在腎,溫補腎陽是治療的關鍵。
加減 腰背冷涼,心動過緩者,加制附片、麻黃、細辛;肢腫者,加澤蘭、澤瀉、防己、益母草;甲狀腺腫大堅硬者,加蜈蚣、制鱉甲、穿山甲;便溏者,加炮姜、薏苡仁、扁豆。
臨床運用 甲減伴甲狀腺腫大,用本方加減,堅持長期服用治療,多可取得較好療效,能逐步恢復甲狀腺功能,安全有效,無任何毒副作用。若少加優(yōu)甲樂,其效更佳。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
流感治療的當前狀況與挑戰(zhàn)盡管已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手段,流感治療仍面臨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