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腫瘤之一,較多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髓母細胞瘤為急速生長的腫瘤,好發(fā)于兒童的小腦,鄰近第四腦室頂部,鏡下為未分化圓形細胞所組成。瘤細胞常發(fā)生在蛛網膜下腦種植,平均壽命1年。
本例年齡較小,僅20個月,先后經5個醫(yī)院的診治,均以臨床癥狀及腦脊液的變化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而沒有深入綜合分析資料造成誤診。為吸取教訓,特報告如下。
病例簡介
一般情況:患者,男,20個月。
主訴:反復嘔吐3個月,雙目失明1周,抽搐1次。
病史:患兒于2008年7月下旬起煩躁不安,8月下旬出現(xiàn)反復嘔吐,無發(fā)熱抽搐,當地醫(yī)院診斷咽喉炎。8月24日出現(xiàn)頸項強直,住當地另一家醫(yī)院,腰穿陽性,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給予抗結核治療1個月無效,病情日益加重。9月28日出現(xiàn)口角歪斜又轉入第3個醫(yī)院,經住院診斷結核性腦膜炎、繼續(xù)抗結核治療。于10月16日出現(xiàn)雙目失明,嘔吐頻繁,來我院急診室求醫(yī),腰穿查腦脊液細胞6個/mm 3 ,蛋白2300mg%,糖63mg%,氯化物584mg%,繼之出現(xiàn)四肢強直性抽搐,經急診室注射止解痙后收入住院,患者無結核接觸史,無產傷史,母孕期未患病。
體檢:T36.4℃,P128次/min,R28次/min,發(fā)育及營養(yǎng)中等,煩躁不安,頸項強直,前囟未閉1.5cm×1.5cm突出,瞳孔大小正常,光反應遲緩,左眼球內斜、固定,心肺陰性,肝脾無腫大,四肢肌張力正常,腹壁反射消失,克氏征陽性,巴氏征陽性。腰穿:腦壓175mmH 2O,細胞80個/mm 3 ,蛋白118mg%,糖65mg%,氯化物550mg%,結核菌濃縮培養(yǎng)均陰性,新隱球菌涂片陰性。
輔助檢查:肝功能,血、尿常規(guī)均正常。胸片:兩肺不均勻點狀陰影,血行播散不典型。
入院診斷:結核性腦膜炎(重癥)
入院處理:強抗癆(SM,INH,RFP,EMB)及大劑量地塞米松(15mg/d)、甘露醇脫水等對癥支持治療,病情日益惡化,出現(xiàn)深度昏迷,鼻飼進食,陣發(fā)性四肢強直性抽搐,入院1周腰穿復查,腦壓525mmH 2 O,細胞20個/mm 2 ,蛋白680mg%,入院第29天突然呼吸、心跳停止,搶救無效死亡。
醫(yī)學院解剖室尸解報告:病變在小腦左外側緣處有一大小為5.5cm×3.5cm×1.5cm較腦實質硬的腫瘤。有包膜,結節(jié)狀,部分與小腦實質連接,大部分呈游離狀態(tài)。切面致密,灰白色。在延腦周圍的小腦軟腦膜處有2個黃豆大小的腫瘤小結節(jié)。所有腦脊髓膜(軟腦膜)呈明顯的乳白色。有的部位腦溝和血管看不清,有的部分尚可見。腦實質切面未異常,兩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有輕度擴大。
鏡檢:腦的瘤細胞密集,形態(tài)較一致,體積小,胞漿少,淡,邊界不清,胞核小,呈圓形、橢圓形或短梭形,染色質致密,深染,分裂相不多,瘤細胞排列無一定形,有較少的似假菊花團塊,間質少,網狀纖維染色陰性。
瘤細胞隨腦脊液擴散到小腦、脊髓和大腦的所有蛛網膜下腔內,部分形成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部分浸潤腦實質的表層,其界限不清,其余腦實質水腫,神經元變性;心、肺、肝、脾、腎、胃腸等除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混濁變性外皆無特殊。
病理診斷:(1)小腦髓母細胞瘤,瘤組織擴散至整個蛛網膜腔,侵犯腦實質。(2)心、肝、腎、腎上腺混濁變性。
死亡原因:髓母細胞瘤致衰竭。
病例討論
1 兒童腦腫瘤40%~70%在顱后窩,且在小腦幕下,成人70%在小腦幕上;小腦幕下腫瘤特點是腦脊液通道易于受壓而發(fā)生腦內積水及顱內壓增高癥狀。髓母細胞瘤為生長很快的極惡性腫瘤,常發(fā)生在小腦蚓部,易侵犯蛛網膜下腔,可廣泛播散、以至在腦室、顱底、腦池之脊髓膜等處轉移。本例小腦髓母細胞瘤誤診病例即是如此。
2 腦腫瘤的起病較慢,但癥狀逐漸惡化,腦脊液細胞增加不明顯,蛋白質可以顯著增加。此與結核性腦膜炎不同,后者起病慢且常見發(fā)熱,可有結核接觸史及身體其他部位的病灶存在,腦脊液中細胞、蛋白均見上升,糖、氯化物降低,腦脊液中可已經多次檢查而找到結核菌。
3 顱后窩的腫瘤多見有反復嘔吐、斜視、失明,小腦腫瘤常見有陣發(fā)性四肢強直性抽搐,本例小腦髓母細胞瘤誤診病例均有以上表現(xiàn)。
4 本例小腦髓母細胞瘤誤診病例無結核接觸史,且經強抗癆治療無效,故應警惕兒童時期的腦腫瘤可能。
5 今后應加強對兒童時期腦腫瘤的認識,腦脊液中瘤細胞檢查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