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奧克蘭大學的Andrew Grey博士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公布的研究結果,對于骨量減少的絕經后婦女而言,將唑來膦酸的年劑量減少50%甚至80%,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轉換標志物水平方面與推薦的5mg劑量看似等效。
已知對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絕經后婦女靜脈注射5 mg唑來膦酸可有效預防骨折,使骨折率降低25%~70%,具體視骨骼部位而定,這種治療還可以使髖骨骨折后的死亡風險降低30%。但最佳給藥方案尚未明確。
在這項前瞻性對照試驗中,180名骨量減少的絕經后婦女隨機接受單劑安慰劑處置或單劑1 mg、2.5 mg或5 mg唑來膦酸治療,這些婦女均無唑來膦酸或其他任何雙膦酸鹽藥物治療史,在基線及治療后的12個月時接受骨密度評估。主要終點是12個月時的脊柱骨密度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每個唑來膦酸治療組受試者的骨密度均比安慰劑對照組顯著增加(各劑量組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P<0.001)。值得注意的是,各劑量組間的骨密度變化程度相當:1 mg治療組、2.5 mg治療組及標準的5 mg治療組分別為3.5%、4%及3.6%。另外,在總髖骨骨密度的增幅方面也觀察到了完全相同的結果。
Gray博士還觀察了治療對骨重吸收的兩種血液標志物[β-CTx(β-C末端肽)及P1NP(總I 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 的影響。無論對于哪種骨標志物,與安慰劑相比,各種劑量的唑來膦酸均使其水平顯著下降(P<0.001)。對于β-CTx,1 mg治療組、2.5 mg治療組及5 mg治療組的降幅分別為44%、68%及73%;對于P1NP,1 mg治療組、2.5 mg治療組及5 mg治療組的降幅分別為41%、58% 及 64%。
急性期反應是靜脈注射雙膦酸鹽的一項副作用,發(fā)熱是與之有關的最常見癥狀,個別患者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其中包括發(fā)熱、寒顫、潮紅、肌痛和骨痛以及(或)關節(jié)痛。在本研究中,小劑量(1 mg)唑來膦酸治療組與任何較高劑量的治療組(2.5 mg治療組和5 mg治療組的比值比分別為8.7和7.4)相比,其急性期反應發(fā)生都較少(比值比,2.8)。
上述結果表明,使用低于常規(guī)劑量的唑來膦酸,仍能產生與5 mg劑量相近的抗骨重吸收作用,而且仍能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患者發(fā)生骨折。研究者表示,較低年劑量的唑來膦酸能否預防骨折,尚需接受臨床試驗的證實。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