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天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被學校任命為校長助理。一周前,他又掛職出任北京市衛(wèi)計委副主任。
每年要講80個學時的課,要帶1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還要進行大量的科研,這次又多了兩個職務,時間上能兼顧嗎?施一公回答:“目前來看沒有太大的影響,衛(wèi)計委的工作不用天天去坐班,有助于我了解和參與**的決策過程;校長助理是行政職務,牽扯的精力稍多些,目前還不算忙,這個工作能使我了解并參與學校的決策過程。我還要多學習。”
他說:“在清華,許多校領導的科研和行政都做得很好,目前在大學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我應該能兼顧科研和行政工作。”
自從2008年辭去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到清華,施一公每天的作息時間大致如此:早上6點半起床,和夫人一起準備早餐,送孩子上學,8點前到辦公室開始工作,晚上一般11點回到家,繼續(xù)寫文章、處理未完成的事情或者打國際長途電話,同美國的朋友討論學術問題。后半夜1點前睡覺。
上高中時,施一公就練習長跑,從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進入清華后,由于長跑隊只招收專業(yè)運動員,他便轉練競走,從5000米到1萬米。他曾在校運動會上創(chuàng)下全校競走項目紀錄。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學畢業(yè)5年后,這個紀錄才被打破。
如今,跑步已成為他最大的業(yè)余愛好,運動鞋成為他身上的“標配”.只要當天PM2.5讀數(shù)小于100,他就在校內跑上幾公里,平均每周要跑二三十公里。“跑完心情特別好、精力更加充沛。”11月北京舉辦**會議的那一周,空氣好,他一周里跑了近60公里。
除了跑步,這位47歲的中科院院士還喜歡看電視劇,“像《懸崖》《亮劍》和《雍正王朝》等,我尤其喜歡,只是因為太忙,沒時間看了。”
除了科學家的身份,施一公還是全國人大代表。在履行人大代表職責中,他接觸到許多官員,他認為:“當官一定要想清楚:心中有理想、為了做事才去當官,不是為了當官再去做事。***后,我對**加大反腐力度、提倡依法治國感到特別振奮。”
談到即將過去的2014年,施一公沒有提起自己在3月獲得的愛明諾夫獎,他是這一獎項自197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我給自己打80分。”他說,“很遺憾,作為科學家,我這一年在實驗室的時間不夠多,比去年少了些。明年我要把一些雜事推掉,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科研上,花在能夠發(fā)揮自己作用和正能量的事情上。”
展望即將到來的2015年,施一公充滿期待:“希望學院的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有大的突破,清華的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堅實邁進。從科教體制到大學教學和科研水平,中國與世界一流相比還有差距,希望咱們國家的科教領域百花齊放、蓬勃發(fā)展,早日成為教育強國、科研強國。”
醫(yī)師節(jié)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為形式,更成為醫(yī)生的一種負擔,各地醫(yī)院為了迎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