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癥狀性多囊肝術后長期使用奧曲肽可有效減少復發(fā)
癥狀性多囊肝多因肝臟增大引起嚴重癥狀。囊腫穿刺抽液術和囊腫“開窗術”未能完全清除囊腫壁,常使囊腫再次形成。肝葉切除術后,殘存肝臟仍有功能,故無需肝移植治療。因而,部分肝葉切除術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近期,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 Jennifer Tseng 教授概述了該種手術方式,患者術后效果明顯,文章發(fā)表在 JAMA Surgery 上。
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選出 2001 年 6 月到 2013 年 6 月的癥狀性多囊肝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現出嚴重癥狀,但肝、腎功能正常,均接受本手術治療方案。
手術方式包括肝段切除或最大囊腫的肝葉切除。剩余未切除肝囊腫穿刺抽液,部分囊腫則通過內鏡血管吻合器切除,使用 3 層鈦釘行 “開窗術”,用可吸收縫線縫合與膽管相接的間隙,避免出現膽管硬化。剖腹探查剩余硬化的囊腫,使用 70% 的酒精或碘伏海綿吸收 15 到 20 分鐘。
對 11 名患者隨訪 32 月,所有患者均表示癥狀改善明顯。沒有因出現癥狀需再次手術治療的患者。并發(fā)癥包括:切口疝、術后腹水、感染性腹膜炎及膽瘺。4 名患者因仍有較大的殘留囊腫,術后使用長效醋酸奧曲肽治療。
肝葉切除的主要目的是減小肝臟體積并去除感染或出血的囊腫。作為手術第一步,穿刺抽液及切除部分較大囊腫能更好的暴露肝門。另外發(fā)現,取代單純縫合結扎的內鏡吻合裝置效果顯著。本方式能徹底打開囊腫,通過內鏡吻合器部分切除,防止殘留的囊腫壁出現硬化。
由于肝臟的切除范圍時取決于手術時間,同時由于肝臟需要足夠的血供,故開放式手術更為有利。術中在肝外周放置引流裝置,能減少滲出液,我們還能觀察膽瘺情況。
另外,使用奧曲肽可以減小囊腫大小,并防止新囊腫生成。但是,15% 的患者未使用奧曲肽作為治療手段。使用奧曲肽的患者并未見該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腸痙攣和腹瀉。而停用奧曲肽會導致肝囊腫的短暫復發(fā),故長期奧曲肽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癥狀性多囊肝患者有嚴重癥狀,但肝、腎功能正常時,首選的治療方式為囊腫肝葉切除術,剩余囊腫可穿刺抽液體或囊腫 “開窗術”.該種方式安全可行,可避免患者肝移植,解除患者癥狀,并提高生活質量。
長遠來看,我們治療過的患者效果明顯,無主要并發(fā)癥,無需再次手術,無死亡。術后長期使用奧曲肽可能減緩剩余囊腫生長,防止新囊腫生成??煽紤]將奧曲肽作為術后患者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