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白霉素類(echinocandins)是21世紀初開發(fā)的新型藥物,具有全新的作用機理,抗真菌譜較廣,對念珠菌屬以及曲霉菌屬均有效,無交叉耐藥性,無因其本身作用機制而引發(fā)的明顯不良反應(yīng),是迄今為止安全性最高的1種抗真菌藥物,是目前用于治療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新型藥物。
作用機制
棘白霉素類的抗真菌藥物作用機制不同于多烯類和唑類,其靶點為細胞壁,能抑制細胞壁中1,3-β-D-葡聚糖的合成。l,3-β-D-葡聚糖是細胞壁的重要組成成分,在1,3-β-D-葡聚糖合成酶作用下由尿苷二磷酸(UDP)-葡聚糖聚合而成,具有保護細胞壁結(jié)構(gòu)完整功能,使藥物不易進入真菌細胞內(nèi)部。棘白霉素類抗真菌藥物能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阻止1,3-β-D-葡聚糖的合成,破壞真菌細胞壁的完整結(jié)構(gòu),使細胞滲透壓失衡,最終導(dǎo)致真菌細胞溶解死亡。而哺乳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缺乏1,3-β-D-葡聚糖的合成酶。因此,發(fā)展以真菌細胞壁為靶點的藥物可以降低藥物對人類機體的不良反應(yīng),而且該類藥物對真菌細胞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現(xiàn)有的其他抗真菌藥物之間不易存在交叉耐藥性。
棘白霉素類藥物對念珠菌為殺菌劑,對于曲霉 菌屬于抑菌劑。盡管大部分曲霉菌的真菌細胞壁 中的葡聚糖是l,3-β-D>葡聚糖,但大量的實驗證實 棘白霉素類藥物雖抑制卻不能殺死曲霉菌屬。對念珠菌和曲霉菌的敏感性試驗至今尚在研究中。 Pfaller在2008年和2009年報道了該3種棘白霉 素類藥物對5 346株臨床分離侵襲性念珠菌和 526株臨床分離曲霉菌的抗菌活性。結(jié)果表明該3 種棘白霉素類藥物抗真菌活性都很強。對侵襲性念 珠菌的 MIC:阿尼芬凈(MIC50 0.06 μg/mL,MIC90 2 μg/ mL)、卡泊芬凈(MIC50 0.03 μg/mL, MIC90 0.25 ^ig/ mL)、米卡芬凈(MIC5。0.015 μg/mL, MICw 1 ^g/ mL)。3種棘白菌素類藥物在小于或等于2 μg/mL, 即可抑制99%的侵襲性念珠菌,對曲霉菌的最低有 效濃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MEC):阿尼芬凈(MEC5。007 μg/mL,MEC90 0.015 μg/mL)、卡 泊芬凈(MEC5。0.015 μg/mL,MEC900.03 |ag/mL)、米 卡芬凈(MEC50 0.007 μg/mL,MECm 0.015 (ig/ mL)。3種棘白菌素類藥物在小于或等于0.06 μg/ mL,即可抑制99%的曲霉菌。
卡泊芬凈、米卡芬凈和阿尼芬凈的作用相似,可作為念珠菌血癥和侵入性念珠菌病的一線用 藥。目前推薦卡泊芬凈作為粒細胞減少伴持續(xù)高 熱者經(jīng)驗性抗真菌治療的一線用藥,同時卡泊芬凈 已經(jīng)被批準用于其他抗真菌藥物治療失敗時的補 救藥物,作為侵襲性肺曲霉病的二線用藥。鑒于 現(xiàn)有抗真菌藥對曲霉菌療效不佳,因此聯(lián)合用藥較 受重視,盡管還缺乏一系列的臨床試驗證明,棘白 霉素類藥物由于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備受關(guān)注,也成 為能夠和唑類、多烯類聯(lián)合用藥的最佳選擇。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nèi)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shù)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shù)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