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長期壓力導致抑郁癥的神經機制
2013-01-23 10:50
閱讀:183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鄺兆進
[導讀]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抑郁并引發(fā)社交問題。法國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動物實驗找到了這個現象背后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這有助于研發(fā)治療與壓力相關精神疾病的藥物。相關論文發(fā)表在新一期《科學》[Science.2013 Jan 18;339(6117):332-5.]雜志上。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抑郁并引發(fā)社交問題,法國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動物實驗找到了這個現象背后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這有助于研發(fā)治療與壓力相關精神疾病的藥物。相關論文發(fā)表在新一期《科學》[Science.2013 Jan 18;339(6117):332-5.]雜志上。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8日發(fā)布公報說,把一群實驗鼠與更強大、更具攻擊性的同類放到一起,它們在受到反復攻擊十余天后,會表現出焦慮情緒,并隨之強烈厭惡社交,不愿意接觸新遇到的同類。這些現象被認為是抑郁癥的標志。
但是如果對實驗鼠進行改造,使其神經系統(tǒng)內缺少一種名為糖皮質激素受體的物質,它們在經歷同樣的實驗后雖然仍有焦慮情緒,但并不厭惡社交,仍愿意與同類接觸。這些實驗鼠被認為具有更強的抗抑郁能力。
進一步研究顯示,這些實驗鼠能抵抗抑郁的原因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內缺少糖皮質激素受體,會相應減少釋放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負責傳遞信息的神經遞質,在這個實驗中它的減少可以避免引起一系列的抑郁反應。
對于已表現出抑郁癥狀的實驗鼠,如果直接干擾某些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可以使它們重新變得愿意與同類接觸。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fā)現有助于研發(fā)治療由壓力造成的精神疾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