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橐駝種樹
讀經史可以長知識,讀雜書可以廣醫(yī)聞。余特別愛讀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認為其種樹之道,不獨可以通于吏治,且可以通于醫(yī)治,尤其是治療慢性病更應取法于此。醫(yī)生臨床執(zhí)匕,果能勘透人的生理病理,治療上順應其天性之自然,而如種樹一樣,芟(除草)之薙(剃)之,輔之翼之,培之固之,未有不遂其生者。余臨證數十年,揣摸此文數百遍,獲益匪淺。
順其天性
其文曰:“……駝業(yè)種樹,凡長安……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橐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學醫(yī)者若只襲老師皮毛,不得老師之真髓,出而行道,開口動手便錯。醫(yī)療效果不好者,亦與“他植者”同。為什么會這樣呢?
“有問之,對曰: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這里所說是植樹的大關鍵、大原則:惟因其性有不同,則須因木因時因地制宜,不能忽略其客觀具體情況。如何順應其性呢?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無動無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面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早)而蕃之也。”
可見凡扶助樹木生理之自然,則樹自能碩茂。倘治病能扶助人體之自然,則人自能康健。
過猶不及
臨床工作中常常有治病易而善后難的情況,此時病已去,當善后調養(yǎng),以養(yǎng)代藥,讓其恢復人體之自然。否則揠苗助長,欲期其早實為蕃,峻投浪藥猛劑,結果必適得其反。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凡用藥濫投滋補,反滯其生機,動輒換方,或藥尚就奇冷僻,根拳而土易者,勢必違其生理,業(yè)醫(yī)者當不慎之?
“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醫(yī)道中蠻補橫填則為太過,輕藥淡味則屬不及,皆無益于病。
“茍有能反是者,則又受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疏密,而木之性日益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此數語,正中當今醫(yī)界時弊。今之醫(yī)生,投藥雖有合病機,生理已默然漸復,而病家或嫌效之不速,為醫(yī)者又茫無定見,輒更易其方;又或診斷本已明確,復日抽其血髓,是不啻搖其枝柯以拔其本實也,而生理日以離矣,無怪醫(yī)藥不效。
培土之旨
除了順應自然,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慎藥守方外,讀郭橐駝種樹,還要認真體會他培土植樹之旨。治慢性病,若懂得培土一法,??煞寤芈忿D,得心應手。
如患者于某某,女性,47歲,干部。1958年因流產失于調養(yǎng),患非特異性結腸炎,輕時日溏泄二三次,重時日泄10余次。屢經中西醫(yī)藥治療無效,纏綿病榻10余年。1973-1974年曾兩次大發(fā)作入西苑醫(yī)院住院治療,緩解出院后旬余又復發(fā),嚴重時日瀉20余次。形體消瘦,納呆,盜汗,基本喪失工作能力。1974年來診,余嘆曰:此不知培土之法、培植之方之過也,譬如樹苗,遭逢病害,天地時利不合,則當人力以養(yǎng)而濡之。何得斧鉞并進,動輒挪移?不培土則無養(yǎng)樹之力,不治脾胃雖補之沃之,徒漚根爛本而已。取大哉坤元,萬物資生之意,遂以資生丸為主方,小劑頻服以培土治其病本,間以附子理中湯,暖土以治其瀉不止之標。守法守方,經治3年,大便成形,日1-2次,20年之痼疾竟愈,現已恢復工作,隨診至今,未再復發(fā)。
又如患者周某,女性,20多歲,北大學生?;冀櫺苑谓Y核2年,面色?白,大便稀溏,食少潮熱。曾用異煙肼、鏈霉素治療年余,但X光攝片肺部空洞依然存在,痰中帶菌。脈沉細,右關沉弱,舌白膩,系脾胃虛弱之象。是土虛不能生金,釀成此疾。選用六君子湯15劑,先服半月;繼用參苓白術散。二方互用3余月,病已向愈,改用資生丸培土以生金。半年后透視,病情基本得以控制。此皆得于郭橐駝種樹之啟發(f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