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僅用半年時間就獲得了質(zhì)多角體病毒(CPV)的原子模型,大大縮短抗病毒藥物研制周期,可能使病毒的防止變得更為容易。
2011年1月10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景強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合作,以通訊作者身份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fā)表質(zhì)多角體病毒(CPV)的原子模型的論文。該成果揭示了CPV的mRNA流出通道,確定了兩個甲基轉移酶位置以及mRNA流經(jīng)它們的過程。這項研究的更重要的意義是合作團隊僅用半年時間進行實驗和分析,就能獲得一個較大的病毒(直徑約70nm)的原子模型。該成果的應用,可大大縮短抗病毒藥物研制周期,可能使病毒的防止變得更為容易。
張景強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長期從事生物大分子電子顯微學研究,先后進行了依蚊濃核病毒(C6/36DNV)、SARS冠狀病毒(SAR CoV)、登革病毒(DNV)和乙肝病毒(HBV)等的研究,獲得多項創(chuàng)新性成果,發(fā)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2009年8月,張景強教授和美國Rice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在人戊肝病毒(HEV)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并以通訊作者身份在PNAS發(fā)表了戊型肝炎病毒分辨率為0.35nm的空間結構,揭示戊肝病毒的裝配過程和病毒的活性位點,闡明了病毒內(nèi)部演化趨勢和戊肝病毒在RNA病毒進化中的地位,為防止戊肝的藥物設計提供結構依據(jù)。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