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摘要
一般資料:患者,男,45歲,反復四肢抽搐3個月來診?;颊?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四肢抽搐,立即前往當?shù)蒯t(yī)院就診,腦電圖檢查結果提示雙側大腦半球彌漫性θ波,診斷為癲癇??诜拱d癇藥物可緩解,但停藥后又多次出現(xiàn)四肢抽搐,偶有意識喪失。不發(fā)作時無不適,智力正常。近一月來出現(xiàn)行走緩慢、行走困難、容易摔倒、納差。發(fā)病時無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無大小便失禁,平素無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其母親有癲癇病史。
查體:神清,講話稍感不清,面具貌,精神正常,自動體位,查體合作。全身皮膚、粘膜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耳鼻未見異常。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甲狀腺無異常,胸部未見異常。肝脾不大,無胸水、腹水。四肢肌力Ⅴ級,肌張力增高,雙上肢可見輕微震顫,運動時加重。肌腱反射未見異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診斷:癲癇
●進一步檢查:肝腎功能正常。腦電圖示:雙側大腦半球彌漫性θ波,偶見棘波。腦CT示: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片狀低密度影。血銅12.6umol/L,血清銅藍蛋白230mg/L。仔細查體發(fā)現(xiàn)角膜有K-F環(huán)。
●最后診斷:
1、肝豆狀核變性。
2、繼發(fā)性癲癇。
●診斷依據(jù):
1、其母親有“癲癇” 病史,表明家族可能有遺傳史。
2、病人有語言不清、面具貌、四肢肌力Ⅴ級、肌張力增高、雙上肢可見輕微震顫,運動時加重等錐體外系癥狀或體征。
3、角膜有K-F環(huán)。
4、血銅12.6umol/L,血清銅藍蛋白230mg/L。
●鑒別診斷:帕金森綜合癥
●治療:
1、低銅飲食。每日食物中含銅量不應>1mg,不宜進食動物內臟、魚蝦海鮮和堅果等含銅量高的食物。
2、藥物治療:二巰基丙醇、二巰丁二酸鈉、依地酸二鈉鈣等。
●總結:
1、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引起的疾病。是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節(jié)為主的腦部變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肝臟損害、椎體外系癥狀、精神障礙、角膜色素環(huán)K-F環(huán),癲癇發(fā)作較少見。
2、該患者癥狀不典型,以癲癇為首發(fā)癥狀,血清銅藍蛋白稍高,血清銅正常,但存在椎體外系體征和角膜色素環(huán)K-F環(huán),極易漏診。
3、對患者查體不仔細,漏掉了特征性體征K-F環(huán)。
4、輕易相信其它部門的診斷,知識不全面,對肝豆狀核變性不熟悉,沒有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