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epatic encephalopathy)又稱為肝昏迷或門體腦病 (portal systemic encephalopathy)。它是指肝病進行性發(fā)展,肝功能嚴重減退,伴有(或)廣泛門體短路時出現的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等。
一、病因、誘因
肝性腦病的病因分
①急性肝性腦?。喝绫┌l(fā)性、重癥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化學藥品如四氯化碳或毒蕈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以及急性妊娠期脂肪肝。
②慢性肝性腦?。阂娪诟鞣N病因的晚期肝硬化、門-腔吻合術后、晚期肝癌、門靜脈血栓形成以及任何慢性肝病的終末期。
引起肝性腦病的誘因可歸納為三方面:
①增加氨等含氮物質及其他毒物的來源,如進過量的蛋白質、消化道大出血、氮質血癥、口服銨鹽、尿素、蛋氨酸等。便秘也是不利的因素,使有毒物質排出減慢。
②低鉀堿中毒時,NH4+容易變成NH3,導致氨中毒,常由于大量利尿或放腹水引起。
③加重對肝細胞的損害,使肝功能進一步減退。例如手術、麻醉、鎮(zhèn)靜劑、某些抗癆藥物、感染和缺氧等。在慢性肝病時,大約半數病例可發(fā)現肝性腦病的誘因。
二、發(fā)病機制
迄今為止,肝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仍不甚明了。但動物和臨床研究表明肝功能衰竭時,許多有毒物質不能在肝內代謝解毒,或由于門-體短路繞開肝臟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并通過通透性增高的血腦屏障,引起腦病。這些有害物質有氨、硫醇、短鏈脂肪酸、過多的芳香族氨基酸、假性神經遞質以及γ-氨基丁酸等,其中多數為含氮物質。
(一)氨、硫醇、短鏈脂肪酸
傳統(tǒng)的氨中毒學說為眾所周知。血氨增高后易進入腦內,先和α-酮戊二酸結合成谷氨酸,進而谷氨酸與氨生成谷氨酰胺。這不僅消耗ATP,且影響檸檬酸循環(huán),減少ATP的形成,導致腦內能量代謝的障礙。但單純的氨中毒并不直接引起昏迷,它產生中樞神經興奮反應,表現為過度的運動和抽搐前狀態(tài),最后才導致昏迷。臨床上,動脈血氨濃度和肝性腦病的程度并不都平行,血氨過高本身并不出現肝性腦病時的腦電圖表現。一些研究表明,由腸道細菌產生的硫醇在血內的濃度與肝性腦病的嚴重程度有關。此外,短鏈脂肪酸的增加也加重神經癥狀。很可能是氨、硫醇、短鏈脂肪酸在肝性腦病的發(fā)病中起協同作用。
(二)氨基酸代謝異常和假性神經遞質形成
暴發(fā)性肝衰竭時,血漿支鏈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濃度正?;蚪档停溆喟被釢舛仍黾?。慢性肝病時,血漿BCAA的濃度下降,而芳香族氨基酸(AAA,包括苯丙氨酸、酷氨酸、色氨酸)的濃度增高。因為肝臟為AAA代謝的主要部位,肝功能減退時,血內AAA升高。而BCAA主要在肌肉組織和脂庫內代謝,肝功不全時,其代謝增快,同時血胰島素濃度升高也促進了BCAA的降解,故血內BCAA濃度下降。AAA進入腦內后,起了真性神經遞質即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前體的作用,因而抑制了這些生理性神經遞質的合成。苯丙氨酸和酷氨酸作為酷氨酸羥化酶的底物互相競爭,過多的苯丙氨酸抑制了酷氨酸轉變成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腦內過量的色氨酸也增加5-羥色胺的合成,產生神經抑制作用。此外,增多的酷氨酸和苯丙氨酸在腸道內、腦內均可分別變成鱆胺和β-苯乙醇胺。它們?yōu)榧傩陨窠涍f質,與真性神經遞質的結構十分相似,通過競爭結合于受體部位,但假性神經遞質所起的作用僅為真性的1%。
研究表明,以上進入腦內的氨基酸(又稱為神經性氨基酸)與腦內谷氨酰胺的增加有關。而谷氨酰胺是氨進入腦內后與谷氨酸結合的產物。因此,假性神經遞質學說與氨中毒有一定的關聯。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