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6月,廣東的廣州、珠海等地已發(fā)現輸入性登革熱病例。進入9月登革熱病例呈激增的勢頭,廣東、廣西、福建都出現登革熱病例。據廣東省衛(wèi)生計生委網站通報,截至9月26日零時,今年廣東全省共有登革熱累計**(含輸入病例)9161例。廣西、福建也出現數十例登革熱病例。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在我國主要通過白紋伊蚊,也就是通常俗稱的“花蚊子”叮咬傳播。我國登革熱流行區(qū)主要位于熱帶、亞熱帶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和不斷增加的輸入病例被認為是登革熱在中國暴發(fā)而且流行范圍不斷擴大的原因。“因為登革病毒是蚊媒病毒,在夏秋季這些地區(qū)的溫度、濕度適宜蚊蟲生長繁殖,凡是有助于蚊蟲密度增大的影響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登革病毒感染和流行暴發(fā)的機會,氣候的因素肯定是存在的。”海南醫(yī)學院熱帶醫(yī)學與檢驗醫(y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副教授裴華說。
而針對裴華的看法,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973項目氣候變化與健康首席科學家劉起勇做出了肯定回應。在劉起勇的研究中發(fā)現,登革熱是氣候敏感疾病之一,這類主要由媒介生物傳播的疾病,其特點是傳播媒介(蚊蟲)、病源以及感染人群對氣候較敏感。
隨著全球變暖,溫度升高使得我國蚊蟲的地理分布不斷向北、向西擴展。“高緯度地區(qū)氣溫低,以前一般沒有蚊蟲,由于氣候變暖,也變得適合蚊蟲生存。”劉起勇說。調查發(fā)現白紋伊蚊不斷突破它的西北邊界,在如沈陽以北以及甘肅某些縣等原本沒有白紋伊蚊的地區(qū),已經發(fā)現了這種蚊蟲。近幾年的研究表明,中國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氣溫高于11.8℃的區(qū)域。
除此之外,降水也是影響登革熱傳播很重要的氣候因素之一,因為蚊蟲從卵、幼蟲、蛹直到孵化都存活在水中,潮濕多雨的地方容易滋生蚊蟲。“白紋伊蚊屬于家棲蚊種,喜在小片積水中產卵繁殖。部分居民比較偏愛養(yǎng)水生花草,這些地方很容易滋生蚊蟲。伊蚊可借助交通工具擴散傳播,如輪船上的防碰撞的輪胎等易存積水之處,能夠將境外的蚊子引入廣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預防控制處研究員殷文武說。
研究表明,溫度和濕度與登革熱病毒的傳播呈現正相關,風速與登革熱的傳播呈現負相關。“登革病毒適合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高溫高濕的時間段延長,媒介蚊蟲和病毒的繁殖期延長,病毒在人、蚊之間的循環(huán)周期縮短,循環(huán)頻次增加,登革熱流行強度增加,意味著更多的人群感染病例涌現。”劉起勇說。
而風速與登革熱的傳播呈現負相關,是因為高風速會對蚊子的飛行造成影響,從而降低蚊子的存活率和密度。比如強臺風不僅會大量消滅成蚊,還會破壞蚊蟲滋生地,短期內會抑制登革熱流行,但也應注意臺風過后形成的滋生地,可能有利于數周后的登革熱流行和暴發(fā)。
醫(yī)師節(jié)本身是好的,希望不要成為形式,更成為醫(yī)生的一種負擔,各地醫(yī)院為了迎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