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蠶月,春寒,膏雨。
當我在神經內科診室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時,她過寬的眉間距、臉上的色素沉著讓我咯噔一下:這是家族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特征?
遺傳代謝性疾病(IMD)是神經內科疾病的一個分支,素來以確診難,治療難,愈合欠佳而著稱。
“線粒體腦肌?。刻窃塾嫴??腎上腺腦白質營養(yǎng)不良?”在我胡思亂想之際,小女孩開口了。
她開口的第一句就讓我的心沉了下去——“沈醫(yī)生,我的右眼快看不見了,而且我每天都在發(fā)高燒39度左右。”
“你這樣發(fā)高燒有多久了?”我小心翼翼問道。因為我深知,類似這種單眼的疾病,患者大概率已經排除過眼科和神經外科,而她的回答,更讓我瞠目結舌。
“大約1年多了吧。”她一邊回答,一邊遲疑的從病案袋抽出一摞疊得整整齊齊的出院小結。
“一年多?”我輕聲呢喃道,眾所周知,人體超過37.2度即為體溫過高,醫(yī)學稱為發(fā)熱。超過38.5度即為高熱,患者一般會出現全身乏力、困倦、寒戰(zhàn)、少尿等癥狀。更有甚者,會出現高熱驚厥、癲癇發(fā)作可能。一年多?我下意識的重復著,從小女孩無助的眼神和肯定的點頭中,我很快得到了不想要接受的答案。這是一種多么刻骨銘心的慢性折磨。恍惚之間,我仿佛回到了青澀的醫(yī)學生時期,而我的老師,正點名讓我背誦感染學中的名詞注解。“沈醫(yī)生,你還好么?”小女孩膽怯地拉了下我的衣袖。“抱歉”我察覺到自己的失態(tài)。接過她的遞來的就診病歷,我再次被震驚。從出院小結的抬頭,我看到了熠熠生輝的全國TOP100: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滬大三甲醫(yī)院被她跑了個遍。而出院的診斷,卻出奇的一致:發(fā)熱(中樞性可能)。再往后:顱內占位?癲癇、尿路感染、低蛋白血癥、肝功能不全、中度貧血……密密麻麻的出院診斷,看的我頭皮發(fā)麻。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每次住院,無一例外全部是全院大會診。我深知,全院大會診意味著出動各科室的權威專家在聯合診治。匪夷所思的是:所有醫(yī)院出院轉歸無一例外,全部打的是:自動出院。作為醫(yī)生,我明白,自動出院意味著患者的臨床癥狀仍未有有效的好轉,病情本身完全沒有緩解。說實話,從業(yè)多年,我曾和很多疑難病例交手過,但如此復雜而罕見的案例,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出院小結上,各種抗生素、激素、細胞毒藥物,三代的、四代的,無一例外,在死神揮舞的鐮刀之下,一個接一個被屠戮。更不利的是,滬上數家頂級醫(yī)院的王牌科室,感染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科、眼科、血液、皮膚科、腎臟內科,甚至數次的全院大會診,居然未查出原因。看著我臉色的逐漸凝重,診間之外的喧囂逐漸散去,靜謐到我能聽見她稍稍急促的呼吸。我實在不愿將疾病的進展、各種的并發(fā)癥,如同尸體解剖取出各種器官般對她告知。“你…… 你的家屬?”我發(fā)現,平素豐富的言語技巧忽然之間消失了,多年的從醫(yī)經驗告訴我,愈發(fā)理性的思維,對疾病的判斷愈有幫助。作為成熟的神經內科醫(yī)生,我很想用客觀的言語去表訴去溝通?!?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break-word !important;">可能……”女孩打斷了我:“父親多年前已去世,而母親腦子有些問題,所以這么長時間,都是我獨自就診。”說完,她將兩手交叉置于胸前,將頭輕輕的低下去。我無法想象弱冠之年,成長于單親家庭,本該擁抱親情、友情、愛情的歲月里,罹患重病,在其接收無數病重病危的通知下,卻仍不愿屈從命運安排。我深吸一口氣“那,顱內的瘤子,影響了視力,沒有醫(yī)生說要取出來么?”“嗯,醫(yī)生說最好能取出來,但是他們說熱度不退,手術沒法進行,會有很大的風險。”我很清楚,在類似于高熱、感染、嚴重的高血壓、高血糖未得有效控制前,再高明的手術技巧,都會功虧一簣,因為患者術后往往會扛不住術后感染這一關。年輕的生命,詭異的高熱,無法行使監(jiān)護權的雙親,我理解,頂級的術者也不敢不愿去冒險強行手術。 “上海大醫(yī)院都說沒有太好辦法,他們可能覺得沒有太大希望,建議我回家保守治療。但是每天發(fā)高燒太難受了,所以我....”女孩一口氣說完,大口喘著氣,那是高熱高代謝下她有著超常人的快心率。我擺擺手,制止了她繼續(xù)言語。果然不出我所料,小女孩并不認識我,可能是求生欲使然,也可能是病急投醫(yī)、誤打誤撞。女孩的聲音很輕,話說到最后,幾乎不可聞,但我聽到她最后說的是“想活著”。我知道,她的惶恐與擔心,怕我脫口說出“我很想幫你,但那么多大醫(yī)院都看過了,我也愛莫能助,要么再去北京碰碰運氣”之類的話。我推開窗,診室外的雨聲淅淅瀝瀝,卻一滴又一滴重重的叩擊在我的心臟上。我明白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二級醫(yī)院的醫(yī)生,退卻,我自有一萬個理由,而向前一步,難度不亞于在冰火兩重天的地獄殺出一條血路。女孩悄然地站起身,“沈醫(yī)生,我知你為難,我也知自己的病情很重。就是,就是我想看看自已還有沒有希望了。”她語無倫次略帶激動地說道。我扭過頭,她希冀的眼神再次與我對視,在她微微收縮的瞳孔中,我看到了惆悵、憂傷、悲憫,我知道她想要離去。在理性和感性的天平兩端,我細細揣度著,躊躇著。盡管我知道,想要幫她逆天改命的難度,難于登天。命運使然,既能找到我,便是緣分與天意。我應該,也必須一試。“我會盡全力幫你,奇跡終究需要人來創(chuàng)造,命數也同樣需要人來打破。”我緩緩說道,女孩轉身剎那,我看到了她眼角的淚痕。時間的緊迫,病例的復雜,生命的垂危.....讓我意識到,僅僅依靠基層醫(yī)院的檢查檢驗,可能是天方夜譚了。再三權衡之下,我電話聯系了赫赫有名的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神經醫(yī)學中心的教授。數周的反復視頻溝通之下,我和教授們建議患者先后行全套外顯子測序、波譜分析、血尿串聯質譜來定性。女孩小心翼翼地問我:“是不是又要腰上抽水了?一年來被抽查了好多次了。”剎那間,各種出院小結上密密麻麻腰穿骨穿數字在我眼前頻頻閃現。可以想象的是,女孩之前乖巧地擺好體位,等待又粗又長的鋼針緩緩插入骨頭。疼痛,來的如此刻骨銘心,可為了活下去,她還是選擇緊咬口唇。“好!”小女孩沒有片刻猶豫,我知道,我是她目前唯一的期望。漫長等待數周后,終究撥開云霧見青天,結果是馮雷克豪森病,這個聽起來高大尚的疾病有個別名“神經纖維瘤病”,是人類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之一,也是罕見病的一種。而小女孩罹患的,是其中的 I 型。雖說這是一種良性腫瘤,可纖維瘤持續(xù)生長導致的視神經壓迫,卻刻不容緩,隨時可致其失明。顱內的占位定了性,接下來,我馬不停蹄的與滬上神經內外及眼科醫(yī)生進行探究手術事宜。盡管纖維瘤的位置較深,存在視神經壓迫,患者合并了高熱,但在神外、眼科、麻醉科聯合精湛的配合下,手術非常成功,小女孩受損的視力得以恢復,繼而順利出院。數月之后,再次見到小女孩時,頭上纏滿厚厚紗布、手提鹽水吊瓶的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沈醫(yī)生,我右眼的視力基本上完全恢復了。”還未等我恭喜她,“可是,我的體溫一點沒降,還是39度多。”八月的天氣很炎熱,聽到了這話,我心如墜冰窖,難道之前所有的推斷完全是錯誤的?我仿佛聽到她身后死神肆無忌憚的獰笑,看到它緩緩舉起的泣血鐮刀。“可能,顱腦術后出了一點小小的感染,放心,很快會過去,體溫馬上能恢復的。”我迅速調整了情緒,盡管話至此,我自覺蒼白無力。。“沈醫(yī)生,知您好心,我自己已經去咨詢過開刀醫(yī)生了,他們說目前的高熱和之前手術已經沒有太大關系,建議我去神經內科繼續(xù)查一查,或者對癥治療吧。但我真的很感謝您的幫助,才能給我爭取到手術的機會。您,能不能再幫我想想辦法,我還想多看看這繁華人間。”“好,我盡力而為。”女孩離去時落寞的身影,刺痛我的神經。按理說,絕大多數病例都是一元論的,譬如:一個患者在同一時間段內,很少會出現急性膽囊炎合并了急性腦出血。難道患者在出現顱內腫瘤時,同時合并有罕見的感染存在?疫情嚴重的當下,我實在也不忍心讓高燒的患者一次次奔波于滬蘇之間,那么高的體溫,已經讓女孩的體能至極限。每次她的復診都伴隨著胸悶氣促,步履蹣跚。誰都無法預料死神的鐮刀何時收割。我對當初自己的診斷出現了懷疑,可如果是我錯了,那滬上那么多大醫(yī)院的診斷:中樞感染可能?全錯了?迷茫之中,我想到了我的啟蒙老師對我說過:神經內科,它是最接近神的學科。它需要我們如福爾摩斯探案般的專注,需要我們有抽絲剝繭的耐心,有敏銳的洞察力,有縝密的邏輯能力,在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可能后,最后那種,才可能是我們要探究的答案。除卻白日繁忙的工作,漫漫長夜間,除了查閱相關文獻搜集相關案例診療之外,我與我的老師們多次研討。基于其曾行多次腰穿、骨穿未果,我們調整思路,從顱內本身的感染著手。建議患者行無創(chuàng)的DNA/RNA宏基因檢測以探尋真相。膿腫分支桿菌,一種具有超強耐藥性的病原體,別稱為“所有抗生素的噩夢”。自膿腫分枝桿菌1992年從分枝桿菌菌屬分離出來,目前在國內外沒有確切的流行病調查結果,均為個案報道,在國際醫(yī)學文獻中,整個亞洲有血腦脊液雙檢陽性的患者僅有20余例報道。找到了元兇,后來的事,順理成章。我?guī)椭∨⒙撓祻偷┐髮W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后,讓其遵醫(yī)囑回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感染科繼續(xù)治療兩月。可能,小女孩一輩子都不會知曉,這8個月她的驚心動魄與我的殫精竭慮,數次與死神擦肩。與其說,一例罕見病得以治愈,結局很完美;不如說,是她自己的不甘、不屈深深的感動我。很慶幸,我當時的選擇是幫她逆天改命而不是服從權威、隨波逐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guī)、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