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采用結構化診斷程序利于提高精神疾病診斷穩(wěn)定性
精神疾病的診斷對治療設計十分重要。現今精神病診斷領域存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對治療方案存在重要影響。
近期,PubMed收載一篇研究論文將兩種不同長度的半結構式訪談的不同效果與臨床診斷進行了比較。研究者發(fā)現與臨床診斷相比,在應用MINI或SCID后,診斷的穩(wěn)定性有了實質性的提高。診斷的快速和精確之間的平衡時可能的。臨床診斷與結構化診斷結果的重疊達到了最小,這提示在疾病的早期或短期治療中,進行結構化的評估或許可優(yōu)化治療設計。研究者在一個康復門診中進行了三組每組為期三年的隊列研究,對依據醫(yī)生診斷的非結構化診斷程序、SCID及MINI所得出的診斷的穩(wěn)定性進行了比較。研究者分析了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間(平均為13周)的診斷變化。對醫(yī)生診斷與其他結構化訪談得出的診斷進行融合。三名固定的訪談人員對全部三組受試者進行了評估。 研究者對313名受試者的入院及出院診斷進行分析后發(fā)現,非結構化程序得出的診斷,其中的74%在出院時發(fā)生了改變,這個比例在SCID和MINI中分別為4%和11%。在第2-3年間,醫(yī)生診斷未能被SCID和MINI驗證的比例為56%和44%。
各診斷方法最突出的差異體現在單向和雙向障礙的區(qū)分,造成雙相障礙的診斷不足和過度診斷的概率相似。由臨床醫(yī)生診斷的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礙僅有10%及11%得到了SCID及MINI的驗證。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