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yī)學進展 > 高血壓患者卒中 一級預防藥物組合策略
2010年中國卒中一級預防指南[1]指出:在所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同時2010年高血壓防止指南[2]中也指出:腦卒中是高血壓主要的并發(fā)癥。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現(xiàn)狀仍然是患病率高,知曉率低、治療率和控制率低。因此,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對于腦卒中的一級預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卒中一級預防,很多文獻中討論了不同的藥物干預,其中包括“藥物組合”策略。“藥物組合”這一策略的提出對于降低卒中風險因素無疑是一種新理念。本文就高血壓患者卒中一級預防藥物組合策略的發(fā)展及前景作一綜述。
一、卒中一級預防的重要性
近年來,腦血管病的診療技術已有很大進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預后,但絕大部分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過程無法逆轉。因此,減少卒中疾病負擔的最佳途徑還是預防,特別強調一級預防的重要地位,即針對卒中的危險因素積極地進行早期干預預防,減少卒中的發(fā)生。
卒中的一級預防有兩種方法,包括公共健康教育以及卒中風險因素的預防和治療。公共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飲食、戒煙、鍛煉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卒中的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冠心病、代謝性疾病等。其中,高血壓病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據(jù)文獻報道,世界范圍內與我國分別約54%、70%的腦卒中歸因于高血壓[3]。估計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至少有2億,其中約有1.3億高血壓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中,也有約3千萬患者沒有進行降壓治療;在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血壓沒有達到目標水平[2]。腦卒中高發(fā)病、高致殘,中國每年有新發(fā)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4],但卒中風險的預防至今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有關卒中一級預防的研究仍在不斷地進行,對于卒中高危人群甚至所有的人來說“藥物組合”代表的是一種降低卒中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新型方法,為卒中的一級預防帶來了新的希望。
來自美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證實,從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間,美國的卒中死亡率下降了33.5%,因卒中而死亡的實際人數(shù)下降了18.4%[5],而卒中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歸因于有效的高血壓卒中一級預防“藥物組合策略”(polypill strategy)的實施。
二、藥物組合的來由及作用
基于對人群中危險因素分布規(guī)律、隨機對照試驗系統(tǒng)評價結果、病例對照研究及隊列研究結論的綜合分析。1993年Nicholas Wald和Malcolm Law針對年齡大于55歲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提出全新的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策略——藥物組合策略[6]。2001年,在WHO及Wellcome Trust會議上也提出“聯(lián)合藥物”預防心血管疾病[7],其主要推動作用是“一個簡單的藥物的使用不僅可以鼓勵患者堅持服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還可以減少藥物的成本”。這種固定劑量的聯(lián)合藥物包括阿司匹林片、他汀以及兩種降壓藥。2002年,在World Health Report上也提到了“聯(lián)合藥物”的成本效益以及對于公共健康的影響[8]。Wald[6]最初建議這種藥物組合3種降壓藥(藥物劑量為常規(guī)劑量的一半)、小劑量他汀、小劑量阿司匹林、葉酸。并推薦不管是否有卒中危險因素,只要年齡≥55歲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應服用,得出這種藥物組合可以減少88%(95%CI 84%~91%)的缺血性心臟病事件及80%(95%CI 71%~87%)的腦卒中的發(fā)生。
“藥物組合”的治療原則是通過降低LDL-C(例如,服用他汀類藥物)、血壓(例如,服用ACEI、AR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葉酸),減少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9],從而達到對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當然,還需要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篩選出哪一類人群需要接受“藥物組合”治療。然而,必須承認的是,推薦的“藥物組合”策略沒有明確的風險因素“閾值”[9],高于這個閾值就需要接受治療,相反就不必要治療。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藥物組合”對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風險因素是有益的,不管是何種原因引起的高危。換句話說,治療不僅限于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患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隨機試驗中,除了葉酸,其余所有的成分都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及卒中的風險。因此,葉酸可能對于卒中的預防是無效的。但這可能與入選的試驗人群有關,之前的結果多來自歐美研究,與葉酸明顯缺乏的我國人群不同,而葉酸對于降低Hcy最為有效。在我國,有60~75%的高血壓患者合并有Hcy升高(Hcy>10 mmol/L)(稱為H型高血壓),剛剛揭盲的中國腦卒中一級預防研究(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 CSPPT)研究納入15,000例無明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將其隨機分入依那普利治療組和依那普利葉酸治療組,隨訪5年,以腦卒中作為研究觀察的主要終點事件,初步分析數(shù)據(jù)樂觀,CSPPT研究將為在低葉酸地區(qū)的隨機隊列證據(jù)提供有力的補充,更將為我國人群補充葉酸降低Hcy是否預防腦卒中提供具有決定意義的答案。
三、藥物組合的進展
“藥物組合”并非僅僅是一個假設,對于“藥物組合”減少卒中風險的研究仍在不斷的進行中。TIPS[10](the Indian polycap study)是一項包含2053例受試者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該人群平均年齡54歲,血壓135/86 mm Hg,LDL-C 3.0 mmol/L。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藥物組合”(阿司匹林100 mg、辛伐他汀20 mg、氫**12.5 mg、雷米普利5 mg和阿替洛爾50 mg)可降低平均收縮壓7.4 mm Hg、LDL-C 0.7 mmol/L,同時降低42%的腦卒中發(fā)生風險。TIPS研究傳遞給人們的信息首先是這種“藥物組合”用于健康人群是安全的;此外,這項試驗還不僅是對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更是對依從性和耐受性的研究。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其中任何一種成分(例如ACEI類降壓藥物,大約有1/10患者會出現(xiàn)咳嗽)都將導致治療的終止。
隨后的一項國際性的隨機對照試驗[11],納入了分別來自7個國家的378例受試者,其中包括澳大利亞(n=21)、巴西(n=8)、印度(n=109)、荷蘭(n=102)、新西蘭(n=12)、英國(n=113)以及美國(n=13),這類人群平均血壓134/81 mm Hg,LDL-C 3.7 mmol/L,5年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為7.5%(根據(jù)Framingham風險評分)。其中“藥物組合”中包含了4種藥物:阿司匹林75 mg、賴諾普利10 mg、氫**12.5 mg、辛伐他汀20 mg。研究結果顯示“藥物組合”治療組收縮壓下降9.9 mm Hg,LDL-C下降了0.8 mmol/L。經系統(tǒng)評價發(fā)現(xiàn),約1/20受試者因副作用而必須終止進行試驗,1/8受試者會產生輕微副作用但并不需要終止試驗的進行,盡管最終對于降低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較預期的結果要稍差一些,但“藥物組合”對于高危人群仍然是獲益的。
David認為這種“藥組合物”不僅僅只是一種藥物,它更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腦卒中發(fā)生的一種策略。他認為所有的卒中及心臟病發(fā)作的高危人群均應接受治療。阿司匹林作為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用藥是有效的,但作為高血壓卒中的一級預防用藥效果并不明顯,反而會明顯增加出血風險[12],因此,考慮到獲益-風險比,Wald博士認為阿司匹林不應作為高血壓卒中藥物組合一級預防用藥[13]。2012年David[14]與其同事在PLoS ONE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對86例50歲及以上的受試者進行了一項為期24周的隨機雙盲試驗,分兩個階段,服用藥物階段和安慰劑階段。其中43例受試者先給予“組合藥物”(氨氯地平2.5 mg,纈沙坦25 mg,氫**12.5 mg,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另43例先給予安慰劑每晚1次,為期分別12周。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給予“藥物組合”的受試者平均收縮壓下降17.9 mm Hg,LDL-C下降1.4 mmol/L,分別為下降了12%、39%。
藥物組合策略不同于個體化預防止療方法,并不將血脂及血壓水平作為評判是否接受預防止療的標準。原因是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幾乎95%的卒中及心血管疾病都發(fā)生在50歲以后。因此,Wald認為[14],年齡可作為最簡單最有力的一個危險因素,年齡在50歲及以上的人群,不管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都應接受治療。
四、前景與挑戰(zhàn)
這種“藥物組合”策略對于高血壓患者卒中的一級預防似乎很有前景,但為何到目前沒有得到廣泛的實施?任何新的藥物組合在用于臨床之前,都需要大量的大型臨床研究來評估它的安全性、可行性、藥代動力學以及其藥效等。荷蘭的一項有關“藥物組合”的薈萃分析顯示“藥物組合”可預防很大一部分缺血性心臟病及腦卒中的發(fā)生,但是這種預防策略的安全性、經濟學特性、可行性以及可接受性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研究[15]。Elley等Meta分析得出,“藥物組合”與安慰劑相比血壓和血脂明顯下降,與安慰劑及單藥相比藥物的副作用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耐受性稍差[16]。但是相比常規(guī)用藥,這種“藥物組合”對于卒中一級預防的成本要低[17]。Soliman[18]對藥物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做了一個開放的平行隨機臨床試驗,納入216例受試者,其中203例受試者完成了整個實驗過程。大約90%的患者及86%的臨床醫(yī)師是支持并接受這種“藥物組合”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腦卒中一級預防的。但是,一些初級預防保健人員對于“藥物組合”的安全性還是持懷疑的態(tài)度,尤其是用于那些非高危人群[19]。也有研究證實,采用藥物組合控制危險因素可能會改善危險因素的水平,但并不能減少臨床事件發(fā)生。除此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仍然是高血壓卒中一級預防策略組成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煙,BMI<25,每天運動鍛煉>30分鐘,適量飲酒及健康飲食)較不良生活方式相比男性缺血性卒中減少80%(RR 0.2; 95%CI 0.1~0.42),而女性卒中風險減少81%(RR 0.19; 95%CI 0.09~0.4)[20]。因此,生活方式干預可能比藥物治療在減少臨床事件更為有效。
五、總 結
卒中作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21],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其一級預防策略亟待進一步提高。這種新型的“藥物組合”策略對于高血壓患者卒中的一級預防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個新的希望。它應該是一個安全、簡單、有效的治療策略,前期的一些實驗證明了這一策略是可行的[10],但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證據(jù)才能證明它的實用性。同時,這種“藥物組合”的組成成分,藥代動力學以及藥效學的評估同樣不可忽視。未來能否用于臨床,為高血壓患者卒中的一級預防提供一個新的治療策略還需要大量的臨床試驗提供進一步的臨床證據(jù)。
參 考 文 獻
[1] 王文志。中國卒中一級預防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 44(4): 282-288.
[2] 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止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 19(8): 701-743.
[3] Ravenni R, Jabre J F, Casiglia E, et al.Primary stroke prewention and hypertension treatment:which is the first-line strategy?[J]. NeurolInt, 2011,3(2): e12.
[4] 吳兆蘇,姚崇華,趙冬。我國人群腦卒中發(fā)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 24(3): 236-239.
[5] Lloyd-Jones D, Adams RJ, Brown TM, et al. Heart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10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0, 121:e46-215.
[6] Wald N J, Law M R. A strategy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more than 80%[J]. Bmj, 2003, 326 (7404): 1419.
[7] WorldHealthOrganization.Secondary Preventio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Through Community-based and Health Service Interven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2001.
[8]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Reducing risks, promoting healthy lif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2002.
[9] Wald D S, Wald N J. The polypill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0, 24(1): 29-35.
[10] Mohan V. Effects of a polypill (Polycap) on risk factors in middle-aged individuals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IPS): a phase II, double-blind, randomised trial[J]. The Lancet, 2009, 373(9672): 1341-1351.
[11] RodgersA, Patel A, Berwanger O, et al.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 four-component combination pill (“polypill”) in people with raised cardiovascular risk[J]. PLoS One, 2011, 6(5): e19857.
[12] Baigent C, Blackwell L, Collins R, et al.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09, 373(9678): 1849-60.
[13] Wald N J, Wald D S. The polypill concept[J].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10, 86(1015): 257-260.
[14] Wald D S, Morris J K, Wald N J. Randomized polypill crossover trial in people aged 50 and over[J]. PLoS One, 2012, 7(7): e41297.
[15] Sepanlou S G, Farzadfar F, Jafari E,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using fixed dose pharmacotherapy in Iran: updated meta-**yses and mortality estimation[J]. Archives of Iranian Medicine (AIM), 2012, 15(9): 531-537.
[16] Elley C R, Gupta A K, Webster R, et al.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polypills’: meta-**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PLoS One, 2012, 7(12): e52145.
[17] van Gils P F, Over E A B, Hamberg-van Reenen H H, et al. The polypill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st-effectiveness in the Dutch population[J]. BMJ open, 2011, 1(2).
[18] Soliman E Z, Mendis S, Dissanayake W P, et al. A Polypill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J]. Trials, 2011, 12(3).
[19] Virdee S K, Greenfield S M, Fletcher K, et al. Would primar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prescribe a polypill to manage cardiovascular risk? A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J]. BMJ open,2013,3(3).
[20] Chiuve S E, Rexrode K M, Spiegelman D,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by healthy lifestyle[J]. Circulation, 2008, 118(9): 947-954.
[21] Bousser M G. Stroke prevention: an update[J].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2, 6(1): 22-34.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